冻融及杂散电流环境下地铁工程混凝土耐久性研究

来源 :南京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sky4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以地铁为代表的轨道交通建设工程如火如荼,东北、华北等高纬地区成为地铁建设的热点地区。混凝土因其来源广、成本低、易获取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地铁工程的建设。然而,与常规建筑及常规环境不同,在高纬地区地铁线路的服役过程中,混凝土往往在冻融循环及杂散电流的作用下过早发生破坏。因此,开展混凝土在冻融循环及杂散电流作用下的耐久性研究,对维持地铁工程的运营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及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总结了混凝土在冻融循环作用下的破坏机理;结合法拉第电解第一定律,分析了混凝土在杂散电流作用下的破坏机理及钢筋锈蚀量计算方法;确定了以材料参数为基本变量的地铁工程混凝土耐久性问题研究思路。2、基于材料参数变化的随机性,依据国内外相关的理论、实验模型,采取随机性方法对材料参数随机变化下混凝土的冻融服役寿命变化规律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其它参数不变时,水胶比越大,混凝土的抗冻性越差,服役寿命越短。当水胶比从0.35增大到0.40时,东北、西北地区混凝土冻融服役寿命降低37.5%;华北地区降低42.9%,水胶比对地铁工程混凝土冻融服役寿命影响明显。在其它参数不变的条件下,含气量在4%~6.5%的范围内时,增大含气量能提高混凝土的冻融服役寿命,含气量对冻融服役寿命的影响较为显著。其它参数不变时,粉煤灰掺量在18%~32%范围内变化时,混凝土冻融服役寿命随掺量增加而减小,但相较于水胶比及含气量,其对冻融服役寿命的影响不显著。以本文确立的模型及各参数分布规律,计算得到三北地区(华北、东北、西北)的地铁工程混凝土冻融服役寿命分别达194.5、107.8、109.6年,满足工程冻融耐久性要求。3、进行了杂散电流腐蚀混凝土试验,选择混凝土腐蚀电流及累计通电量的时变关系进行规律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未添加掺合料时,混凝土的腐蚀速率很快,腐蚀电流快速升高,其累计通电量在腐蚀电流的快速提升下呈线性增长趋势;添加掺合料后,混凝土的腐蚀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早期活性离子扩散阶段、中期锈蚀产物及裂缝的生成和扩展阶段、末期破坏阶段。4、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土在杂散电流作用下的腐蚀速率受到了掺合料种类、含量与复掺比例等因素影响。掺合料的加入可使混凝土在杂散电流作用下的破坏时间至少延长1倍。单掺情况下,不同掺合料对于杂散电流作用下混凝土的腐蚀规律有着相似影响;相同掺和比例下,矿渣抑制混凝土在杂散电流作用下腐蚀的效果优于粉煤灰。复掺情况下,随着掺合总量的增加,混凝土对杂散电流作用的耐腐蚀性能明显提升。对比不同配合比混凝土破坏时的累计通电量与锈蚀率,发现在杂散电流作用下,混凝土破坏时的累计通电量一般在3万库伦左右,锈蚀率处于3%~4%之间。以混凝土破坏时的累计通电量与锈蚀率作为主要指标,兼顾腐蚀速率和腐蚀电流的波动性,综合考虑认为,基于本文的配合比设计,复掺25%粉煤灰与25%矿渣为最优配合比。
其他文献
糖尿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目前在医学上无具体的方法可以根治;血糖的监测是糖尿病综合治疗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市面上的商用血糖检测仪不仅存在血液感染的风险,使患者病情加重,还会令患者因为疼痛产生恐慌感而抵触监测,为血糖采集工作增加了负担。近年来,无创血糖技术应运而生。该技术既能满足医生专业辅助治疗的需求,更能缓解患者的恐慌心理,推进治疗。其中基于射频微波理论的无创血糖监测技术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铁素体(F)-马氏体(M)双相钢由于高加工硬化率、良好的强塑性匹配性能和优异的抗冲击性能被广泛用于汽车领域。近年来,研究者们为进一步提高双相钢的综合机械性能做出了巨大的努力。晶粒细化是一种最有效的强化方式,因此研究者们通常通过细化双相钢的微观组织结构制备超细晶双相钢(UFG-DP),以期获得双相钢的高强性能。目前钢铁材料工作者已经提出了许多用于制备UFG-DP钢的加工路线,包括剧烈塑性变形(SPD
作为微波系统的基本无源组件,耦合功分电路广泛应用于混频器、阵列天线的馈电网路以及放大器设计中,影响着整个系统的性能。为适应近年来微波电路高集成的发展趋势,耦合功分电路在保证性能的同时,亟待实现小型化的设计。电路系统设计趋于密集紧凑,对于具备高稳定性以及良好抗干扰能力的多端口平衡电路也提出了紧迫的需求。此外,现代通信系统的发展伴随着系统工作频率的提升,利用间隙波导等新型传输结构来提高无源电路在毫米波
由于我国轨道交通的迅猛发展,地铁的使用频率不断增加,地铁的行车安全性越来越重要。随着地铁运行速度的提高,地铁行驶条件越来越复杂,路况越发恶劣,车体产生疲劳破坏的概率大大增加。因此在地铁车体设计过程中,结构疲劳寿命问题已成为首要解决的难题。本文以A型地铁铝合金车体为研究对象,对车体关键部位疲劳寿命开展了分析研究。首先进行了车体海量网格划分策略与技术的研究,对比了三维网格划分方法与壳体网格划分方法对复
本论文通过了解新能源汽车电池热失控的危险性及相关预防措施,分析新能源汽车电池以短路为核心的热失控诱因,对利用热气溶胶灭火剂防止火灾扩散进行了整车电池组的实验研究,并就关键技术参数进行了数值模拟,提出最佳防控方案。对锂离子电池热失控集总化学反应动力学仿真模拟和锂离子电池燃烧实验分析,得出仿真模拟拐点温度在312℃附近,锂离子燃烧实验的拐点温度在296℃附近,因此,要在296℃之前进行锂电池热失控防控
因盾构施工效率高、对现有交通影响小、安全可靠等优势,盾构法得到了快速发展,积累了丰富的施工经验。盾构刀具是影响盾构施工效率的关键硬件,需要根据掘进距离等因素考虑更换。不及时更换刀具导致刀具过度磨损将严重影响施工效率。掘进参数能够反映盾构机的掘进情况,可以利用掘进参数来检测盾构刀具的磨损状态。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是一种机器学习方法,在近十年得到了迅速发展,在信号
本文以地下空间隧道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首先解译获取结构面的地质信息参数,然后通过这些参数对岩体质量进行区间概率分析评价。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采用高精度相机对隧道侧壁及掌子面进行拍摄,由于拍摄环境和相机成像原理等原因,使得图像发生变形失真,所以在解译地质信息参数之前就必须进行图像校正。本文首先通过模板法对图像进行畸变校正,然后通过透视原理对非正射投影的图像进行正射校正,最后通过比
在现代战争中,对弹道落点进行准确快速预测是提高弹丸射击精度的关键,也是对弹道进行修正和制导的前提。传统的弹道落点预测方法是通过数值积分法解算弹道方程来得到弹道落点。然而,要想获得精度较高的解算值,就需要较小的积分步长和较复杂的弹道模型,这会使弹道落点的解算时间增长,也会增加弹丸飞行状态参数的获取难度。如何在较为容易获取弹丸飞行状态参数的情况下对弹丸的落点进行准确且快速的预测就成了值得研究的问题。因
目前我国地铁总运营里程已达5800多公里,建成并已运营的城市达30余座。地铁设施中大量采用混凝土结构,随着服役年限的增加,地铁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成为关键性问题。地铁已建成并运营的城市地域分布范围广,服役环境差别明显,不同服役环境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程度也不尽相同。为了提高地铁混凝土的耐久性及保持城市地铁的运营能力,必须对地铁混凝土的耐久性进行合理的评价,明确不同地区地铁混凝土服役环境特点并进行科学
城市轨道交通计算机联锁系统是保障列车行车安全的重要子系统之一。不同使用环境下的联锁系统健康状态不同,综合考虑联锁系统的可靠性和维修成本问题,对联锁系统的寿命进行科学合理地预测十分有必要。本文基于动态故障树和马尔可夫模型对城市轨道交通计算机联锁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进行分析计算,在此基础上对系统的寿命进行预测并对维修维护策略进行优化。首先,根据城市轨道交通计算机联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对联锁系统故障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