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以山西某省属高校2008-2013届护理本科毕业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跟踪调查了解其流失现状,分析流失原因,为减少护理本科毕业生流失提出相应对策,稳定护士队伍。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山西某省属高校2008-2013届护理本科毕业生400名作为调查对象,分为从事护理工作组和不从事护理工作组。采用发放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问卷使用统一的指导语和填写说明,内容包括一般个人信息(性别、年龄、本科毕业去向、目前从事岗位、婚姻状况、所在科室、年收入、是否编制等)和护士流失相关的六个部分(工作负荷与身心健康、职业风险暴露与规避、工作满意度与离职意愿、医患关系与医护关系、专业素质与思想道德、医院管理与从业环境)。使用EpiData3.0编制数据库进行数据录入,采用SPSS13.0对所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应用描述性分析、卡方检验和秩和检验分析护理本科毕业生流失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稳定护士队伍。结果:被调查对象分为从事护理工作组和不从事护理工作组,发放问卷分别为300份和100份。收回有效问卷分别为273份和85份。1.从事护理工作组月均收入以1001-6000元居多,不从事护理工作组以2001-7000元居多,不从事护理工作组月均收入总体高于从事护理工作组;2.从事护理工作组日均工作时间主要分布于8、9、>9小时,不从事护理工作组日均工作时间主要集中于8小时,从事护理工作组日均工作时间长于不从事护理工作组;3.从事护理工作组月均夜班主要集中在4-6次,甚至有7-9次的,不从事护理工作组的多没有夜班;4.从事护理工作组工作压力要大于不从事护理工作组,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不从事护理工作组认为当前临床护士数量不足已成为病人重要安全隐患之一的要高于从事护理工作组,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不从事护理工作组对发生医患冲突时医院保障护士权益的措施满意度要低于从事护理工作组,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不从事护理工作组对当前工作的满意度要高于从事护理工作组,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不从事护理工作组认为目前薪酬能体现自己对单位劳动付出的高于从事护理工作组,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9.不从事护理工作组认为当前岗位能发挥自己才能的高于从事护理工作组,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0.从事护理工作组计划未来一年离开当前岗位的高于不从事护理工作组,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1.对当前护士从业环境的调查两组数据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事与不从事护理工作的多数认为当前护士从业环境差;12.不从事护理工作组再次择业不会选择护理工作的要高于从事护理工作组,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3.对当前医院是否“重医疗、轻护理”的调查两组数据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事与不从事护理工作的多认为当前医院“重医疗、轻护理”;14.对病人把护士视作“打针、输液”的调查显示,从事与不从事护理工作的均有超过50%的人员认为多数病人只把护士看作“打针、输液”的;15.从事护理工作组多认为护理工作是谋生、低下的,而不从事护理工作组多数认为当前职业是有价值的;16.从事护理工作组中“同意”和“非常同意”一旦机会成熟打算离开护理队伍的占到一半以上。结论:通过对山西某省属高校2008-2013届护理本科毕业生流失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得出薪资待遇、工作压力、社会受尊重程度、发展空间、工作环境等是护理本科毕业生流失的影响因素,且随着毕业年份的升高,流失率会逐渐趋于稳定。并提出了降低护理本科毕业生流失率的措施,为高校护理教育和医院护理管理提供了依据,以达到提高护理质量和稳定高学历护理队伍的目的。相应对策:1.完善护士岗前培训工作,严格护士准入制度;2.提高护士在医疗救护中的参与度,提高业务形象;3.加强人文关怀,提高护士薪酬,缓解工作压力,创造和谐工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