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本作为一个价值范畴,维系着投入与产出的效益关系,收益大于支出是人们行为的基本理性出发点。长期以来,“成本”概念被更多地应用于经济领域,在政党组织等非赢利机构中,由于资源消耗的公共性和服务目的公益性等特征,执政党往往只重视收到的成效,而忽略自身存在和发展所需的成本,社会及学术界对这种运作成本也缺少应有的关注和监督。尽管这种成本长期被漠视,但它却是客观存在的。党内民主制度化的实现是一个成本投入与产出的过程,因此并非是无成本的运作。需求是无限的,而资源是有限的,作为理性的执政党,在实现党内民主制度化进程中,面临着满足需求和成本约束的矛盾,要遵循成本效益原则,重视党内民主制度化成本投入与效益产出的比例关系,力求以最小的成本投入获取绩效最大化产出。从根本上讲,政党拥有和控制资源的能力对其价值目标的实现起基础性作用。执政党在优化配置党内民主制度化资源,争取获得绩效最大化产出过程中,加强了政党对执政资源的可控与平衡能力,也从而提高政党的执政能力。党内民主制度化成本是我国当前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注重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在提出打造节约型政党、创建节约型社会与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更不应小觑或漠视党内民主制度化成本。本文力图对绩效视域下党内民主制度化进程中的成本作全面、系统的分析与论述,首先从党建领域的新范畴——党内民主制度化成本为切入点,对其做出明确的概念区分与范畴界定,分析其内在的固有特点;其次从不同属性视角梳理党内民主制度化成本构成状况,并通过分析各种成本要素之间的相互转换与有机结合,进而透视当前我国党内民主制度化成本投入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并借鉴国外政党和企业部门控制成本的经验,力求探索出党内民主制度化成本投入获取绩效最大化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