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现代化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转移劳动力迁往城市生活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重要的趋势。大量农村转移劳动力如何在城市更好地生活已成为当今我国社会面临的重要课题。解决这一课题的主要出路在于通过教育提升我国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市民素养,使他们在心理、观念、态度和行为方式等方面转化成真正意义上的市民。诸多研究文献已从经济学、人口学、社会学等视角对这一课题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然而,从教育学视角来研究解决这一课题的研究文献相对较少。本文主要基于教育学视角,采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及理论研究等方法,拟对我国农村转移劳动力市民素养及相关问题进行探索。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 (1)我国农村转移劳动力市民素养现状的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就业、从事职业及收入状况;居住情况;社会保障;子女入学;市民观念;市民态度;市民心理及市民行为方式。调查结论主要包括:现有的户籍制度不合理;住房条件与生活环境差;社会保障水平低;子女接受义务教育较为困难;市民观念中生育观念保守、男女平等观念传统等;闲暇生活质量不高;人际交往圈子较为狭窄等。 (2)我国农村转移劳动力的教育与培训状况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参加继续教育状况、继续教育需求状况、阅读水平情况及教育培训状况。调查结论包括:培训覆盖率低,难以满足农村转移劳动力对继续教育的需求;整体阅读水平偏低;培训内容过于注重职业技能的培养,综合素养重视不够;培训方式传统,较少运用现代远程教学手段;培训过程流于形式,培训效果差等。 (3)提升我国农村转移劳动力市民素养的有效路径。本文提出的主要路径是:进一步加强农村转移劳动力市民素养提升工作;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培育农村转移劳动力的现代市民观念;加强农村转移劳动力的态度转变教育,培育现代市民态度;加强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心理教育,形成健康、积极的现代市民心理;加强农村转移劳动力的行为养成教育,养成现代市民行为方式;进一步加强农村转移劳动力市民素养的教育培训工作;进一步加强针对农村转移劳动力市民素养提升的自我教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