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血疗法在周围性面瘫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来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17次 | 上传用户:yulaohua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围性面瘫,作为神经内科的常见及多发疾病,发病率为15-40/10万,该病于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在20-40岁的青年中较为常见,多以单侧发病为主,鲜有双侧同时发病者,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面部肌肉不对称,口角下垂并偏斜向健侧,鼻唇沟变浅,蹙额、皱眉、闭眼不能,鼓腮时漏气,进食时液体易从口角外流,食物易嵌塞在齿颊的间隙之中,或伴有耳后疼痛、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该病的发生机制目前仍不太明确,多数学者认为该病的发生与病毒引起非化脓性炎症,侵袭面神经,该部位支配面神经的供血血管发生痉挛情况,痉挛后血管收缩,血液供应减少,从而出现面部局部组织缺血后进而引起水肿情况,或者由于周围局部的器官及组织出现水肿而导致面神经管内腔隙变窄,从而压迫面神经,神经营养供应障碍而出现神经营养缺乏,引起面神经失去对面部肌肉的支配,此病总体预后良好,71%-90%的患者可以自然或经治疗后完全恢复,但有些患者早期因失于治疗或自身病情复杂,最终导致口眼歪斜不能完全恢复,因其面部表情肌失于支配严重损害其面部表情而导致其社交活动受到严重的影响,给患者心理造成巨大的压力。目前西医在治疗周围性面瘫方面,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但西药治疗不良反应较多,如口服激素治疗所带来的副作用,抗病毒治疗的非特异性,均制约了西药的治疗效果,中医在治疗周围性面瘫方面,自古即积累了不少经验,包括针刺与中药治疗均对面瘫症状有显著的改善作用,而针刺疗法作为一种绿色疗法,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治疗面瘫的优选治疗方案之一,目前临床上有大量关于周围性面瘫的治疗研究,结果均提示针刺疗法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缩短疾病疗程有可靠的临床效果,可广泛应用于面瘫的治疗之中,且其疗效显著,副作用少,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方法。“靳三针”疗法作为岭南针灸学派的重要学术内容,其所提出的“面瘫三针”在治疗周围性面瘫方面疗效显著,刺血疗法在治疗热证及实证方面效果显著,临床研究中亦有不少应用刺血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本研究在结合了近年来有关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报导及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将刺血疗法结合靳三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以期通过本研究初步探究刺血疗法在周围性面瘫治疗中发挥作用的可能机制,优化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方案,为提高临床有效率及改善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提高其患病后的生活质量提供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目的:采用严格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比较加入了刺血疗法的靳三针治疗方案较单纯应用靳三针及单纯常规针刺方法两种治疗对于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差异,从而观察刺血疗法是否能在在周围性面瘫的治疗中发挥有效的促进痊愈的作用,且对比靳三针治疗周围性面瘫与常规针刺方法有无疗效差异,并分析刺血疗法结合靳三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发挥作用的可能机制,并探讨此疗法是否具有临床推广意义及价值。方法:本研究收集了2014年~2015年在台湾高雄市协和中医诊所的90例患者,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为随机对照,此90例患者均符合周围性面瘫的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并根据本研究中的排除标准严格筛选后入组进入试验研究程序中。所有入组患者按就诊次序编号,然后根据随机数字表中的数字随机分入治疗组、对照A及对照B组三个组别之中,每组各30例。三组均接受周围性面瘫的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如激素治疗、抗病毒治疗及营养神经治疗,治疗组采取刺血疗法结合靳三针取穴的针灸治疗方法,对照A组采用靳三针疗法中的面瘫三针进行治疗,对照B组按照新世纪(第二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范教材《针灸学》中关于面瘫的治疗进行操作。刺血疗法每周进行一次,共治疗2次,靳三针及常规面瘫针刺治疗均为1次/天、6次/周,1周治疗6次为1疗程,本试验研究中共进行3个疗程的治疗。所有研究对象全部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7天及疗程结束时采用House-Braekmann分级量表及Portmann简易评分法评定评定患者面瘫的程度及恢复效果,在本试验研究治疗过程中所发生的所有不良反应均以不良事件的形式记录于研究之中,根据不良事件发生的频率及几率对本研究中所采取的治疗方案进行安全性分析及探讨。结果:所有符合研究标准的试验对象在纳入治疗之时,其在年龄、病程及性别构成比例等方面的差异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意义,提示该实验中的基础资料基本一致,不存在偏倚的可能性,可以进行本研究的比较,具有可比性。在进行试验治疗之前,3组患者在临床症状的量表评分方面即Portmann简易评分,经统计学比较其差异亦无显著意义,同样表明可纳入该研究。经过7天的治疗之后,三组进行自身对照得出的P值分别为:0、0.042、0.022,说明通过不同的治疗手段干预之后,三组症状的改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三组进行Portmann简易评分法组间比较得出的P值分别为:0.046、0.032、0.494,治疗组与两个对照组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值均小于0.05,说明刺血疗法在周围性面瘫的治疗之中可以发挥良好的临床作用,较之靳三针疗法及常规针刺方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面部表情肌的功能,促进其面瘫的恢复,但两个对照组之间的对比P值大于0.05,说明虽然靳三针疗法及常规针刺方法均能改善面瘫患者的面部表情肌功能,但其疗法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总的疗程结束之时,再次对三组Portmann简易评分法进行比较发现,三组进行自身对照得出的P值分别为:0、0、0.006,说明通过三种不同的治疗手段干预之后,三组症状的改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三种治疗方法对于周围性面瘫均有有效的治疗作用,但三组进行Portmann简易评分法组间比较得出的P值分别为:0.001、0、0.157,治疗组与两个对照组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值均小于0.05,说明刺血疗法在周围性面瘫的治疗之中可以发挥良好的临床作用,较之靳三针疗法及常规针刺方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面部表情肌的功能,促进其面瘫的恢复,但两个对照组之间的对比P值大于0.05,说明虽然靳三针疗法及常规针刺方法均能改善面瘫患者的面部表情肌功能,但其疗法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靳三针疗法及常规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相比,结合了刺血疗法的靳三针治疗手段可以明显缩短病程、促进面瘫恢复,且出现后遗症的几率低,说明刺血疗法在周围性面瘫的治疗中可以发挥明显的治疗作用,促进患者痊愈,且在该研究进行过程中,未发生重大不良事件,说明其安全性有保证,因此可积极应用到周围性面瘫的治疗之中,值得临床推广。
其他文献
蛰居是当今日本较为严重的青少年问题之一,蛰居青少年数量高达数十万。蛰居不是单纯的空间闭居,蛰居者回避的是人际关系,其实质是对社会交往的恐惧。日本青少年之所以蛰居现
网络时代数字媒介赋予家庭伦理与亲子关系新内涵,年轻一代向年长一代输送数字资本的“文化反哺”现象成为新媒体语境中的常态化过程,而亲代在通过自身或向子代习得并内化数字
去年,执行20多年的冬季征兵政策调整为夏秋季征兵。盘点去年的新训工作,我们欣喜地看到,兵员素质明显提升,部队训练有序衔接,战斗力建设从源头上得到有力保证,但同时征兵时间的调整
报纸
对口支援是一项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资源横向转移与跨地区合作治理机制。对口支援自20世纪中叶出现以来,在中国生根发芽并蓬勃发展,在地域上以对口援藏、对口援疆、对口支援三
东准噶尔地区石炭纪巴塔玛依内山组火山岩-次火山侵入岩发育。本文以卡拉麦里构造带东南部松喀尔苏地区次火山侵入岩——花岗闪长斑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岩石学、SHRIMP锆石U-Pb
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接过程的完全热力耦合模型,分析了搅拌头形状尺寸以及焊接倾角对焊接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无焊接倾角和轴肩凹角的搅拌头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