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骨骼机器人信号辨识与控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naw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人类拓展自我能力的方向,外骨骼机械不仅对人相对柔弱的身体提供了坚实的保护,并且在增强了人的运动能力方面有着无限的发展可能。外骨骼机械在20世纪60年代被首次提出,由于它的技术领域涵盖广泛,要求高,所以直到最近十年,外骨骼机械才有了较引人注目的进步与成就。由于长时间的积累,美国与日本在该领域内处于世界领先的位置,国内的发展则处于初级阶段。但是面对其不论对于军事,还是日常生活上对人体增强的无限可能,我们没有理由不在该方面增加投入,进行更加广泛和深入的研究。本文在研究探索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设计和构建了外骨骼机械的样机,为了更好地实现外骨骼对人运动的识别,理解进而能够提升人体的运动能力的目的,表面肌电,作为人体肌肉运动收缩的外在生物电信号反应,被引入控制系统。通过对该信号的分析,可以提取人体的运动意图,包括运动类型和力量的大小,作为控制信号驱动外骨骼的运动。主要研究内容及所做的创新点如下:1.采用一个电机对应一个关节自由度的方式,模拟人体关节的运动,各个电机均通过独立的驱动器控制。2.表面肌电信号采用4通道,差分采集方式从上肢控制腕关节和肘关节的四块肌肉处采集,通过Butterworth滤波器获得10-500Hz的有效频谱信号,并滤除50Hz的工频干扰,为了尽可能的减小诸多干扰造成的对识别的影响,选择了最优对特征集。在识别运动类型方面,针对所采集的位置的特点,设计实现了两种识别架构。第一种分类方法基于每个关节均有收缩肌和伸展肌控制,故可以直接通过从两种肌肉中提取出的力的大小分析运动类型,该方法不需要长时间的训练和复杂的分类器设计,但局限于两种肌肉控制明显的关节。第二种基于传统的机器学习分类器,并且为每一个关节设计了独立的分类器,简化了每个分类器,提高了系统的整体鲁棒性。在本文中通过比较,最终选定Boosting作为最优分类器。然而基于本文的架构,可以换用其他的分类器。两种控制方法互为补充,较好的实现了对人的运动意图的把握。3.本文在分析得到运动类型的同时,没有采用较常用的固定速度运动的传统方式,而是进一步从表面肌电信号中估计得到了力的信息,进而可以根据人的力的大小去控制外骨骼机械对环境的作用力的大小,通过设置比例系数,可以将人的力按比例放大,真正实现了运动增强。
其他文献
论文在深入波束控制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注意同实际要求相结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研究:一,如何充分利用CDMA系统所特有的用户扩频码信息这已有条条件,来设计新的波束控
高性能通信网络是信息时代的内在需要,而宽带综合数字业务网(B-ISDN)无疑适应了这种需要。利用排队论对它的性能进行研究和评价,进而改进和优化网络.提高服务质量是我们的目的,本
该文主要对印刷体字符自动识别技术进行讨论和研究.根据已有的研究基础,实现了集成电路上印刷体字符自动识别算法.对其中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改进的方法
谐波抑制和无功补偿是涉及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电气自动化技术、理论电工等领域的重大课题.有源电力滤波器是一种用于动态抑制谐波、补偿无功的新型电力电子装置,它能对
本文对上海高架道路网及其监控系统的现状和高架交通状况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分析了现有系统的作用和不足,为系统的改造提供了依据。根据现代交通管理的要求,针对上海高架道路交通
本文采用西门子公司的加密IC卡SLE4442,以PIC16F873单片机为核心设计车载仪控制器系统。车载仪控制器是用来限制内燃机车的运行时间,驾驶员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对内燃机车进行保
系统科学在科学技术和社会中都处于重要地位.一般系统论被列为系统科学诸内容之首,注重于研究各种系统的共性规律,普适性很强.信息系统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得到了快速发展,来
本文通过对PWM可逆整流器数学模型的分析,阐明了PWM可逆整流器的基本工作原理,较为详实的分析了系统的稳态工作过程,以及参数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对系统的网侧电流进行了谐波分析,得出了一系列有益的结论;对如何实现功率因数可调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并且具有可操作性;利用MATLAB软件中的Simulink进行了数学模型仿真和面向对象结构的仿真,仿真结果表明理论分析是正确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