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曹禺是中国20世纪的伟大剧作家,其《雷雨》等剧作标志着中国现代话剧这一文学样式的成熟。曹禺研究是中国现代话剧研究的重要方面。在英国有说不尽的莎士比亚,在中国有说不尽的曹禺。本文着力论述曹禺的剧作结构——戏剧化结构。绪论概述曹禺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无人可出其右的地位、曹禺戏剧的研究现状以及曹禺剧作结构的研究价值。第一章论述戏剧冲突下的共同精神内质。矛盾冲突是戏剧结构的核心,曹禺早期戏剧的结构设置紧紧围绕矛盾冲突展开,冲突多变且因剧而宜。在多变戏剧冲突下,曹禺早期剧作有共同的精神内质的,即对原始野性的讴歌赞美。但是,对原始野性的讴歌赞美在曹禺后期剧作中退却消失,戏剧冲突也随之匮乏。第二章论述曹禺剧作的整体结构模式。锁闭世界和旁逸而出的新世界构成曹禺剧作富有张力的整体结构模式。曹禺以“家”作为锁闭世界的表达方式,而以“出走”作为走出锁闭世界、寻到新世界的手段。曹禺早期剧作结构模式的发展过程正是新世界逐步战胜锁闭世界的过程。在后期剧作中,随着锁闭世界的崩溃,新世界成为丰体结构模式。第三章论述戏剧情节的化用。情节是戏剧结构的重要因素。剧作构思首要来自对生活素材、印象的重新组合,但是,对固有戏剧情节化用、重构和再创造也是剧作构思的一重要来源。曹禺剧作的诸多情节正是来自对中外戏剧情节的化用和重构。戏剧情节的化用是曹禺剧作结构的一大特色。第四章论述曹禺剧作结构的诗化。追求诗性是中国现代话剧的发展方向。在中国传统文化浸染与西方戏剧的借鉴下,曹禺注重诗意与剧作结合,取得了很高成就。本章从两方面论述曹禺剧作结构的诗化:一是语言,二是戏剧性情境。结语概述曹禺戏剧化结构的特点并指出曹禺在建国后并未将其戏剧化结构更好地承继发展,这也成为中国现代话剧的一大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