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石上柏颗粒对肝癌模型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并且通过研究石上柏颗粒对细胞周期相关蛋白以及肿瘤细胞侵袭和迁移相关蛋白的作用来研究其抗肝癌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给Nu/Nu裸小鼠皮下注射HepG2细胞悬液制备肝癌移植瘤模型。选取48只造模成功的Nu/Nu裸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模型对照组、氟尿嘧啶组、石上柏颗粒组、联合给药组,每组12只荷瘤裸鼠。氟尿嘧啶组裸鼠灌胃给药氟尿嘧啶20mg/kg,石上柏颗粒组裸鼠灌胃给药石上柏颗粒120mg/kg,联合给药组裸鼠同时灌胃给药氟尿嘧啶20mg/kg和石上柏颗粒120mg/kg,模型对照组裸鼠给药同体积纯净水,各组裸鼠连续药物灌胃给药干预4周。给药2、3、4周时测量各组裸鼠肿瘤体积,计算肿瘤生长抑制率。末次给药1h处死动物,仔细剥离肿瘤组织,称瘤重并计算肿瘤生长抑制率。取各组裸鼠瘤组织采用Trizol法提取RNA,采用RT-PCR测定各组裸鼠瘤组织中Cyclin D1、CKS1、FAK、Ezrin和MMP-9 mRNA的表达,取各组裸鼠瘤组织采用West-blot测定瘤组织中Cyclin D1、CKS1、FAK、Ezrin和MMP-9蛋白的表达。结果:(1)给药前4组裸鼠移植瘤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1、2、3和4周时氟尿嘧啶组裸鼠移植瘤体积均较模型对照组裸鼠显著降低(P<0.01),给药2、3、4周时石上柏颗粒组裸鼠移植瘤体积均较模型对照组裸鼠显著降低(P<0.01),给药3周和4周时联合给药组移植瘤体积均较氟尿嘧啶组裸鼠显著降低(P<0.01);(2)给药1、2、3和4周时联合给药组裸鼠移植瘤抑制率均较石上柏颗粒组裸鼠显著升高(P<0.01);给药3周和4周时联合给药组移植瘤抑制率均较氟尿嘧啶组裸鼠显著升高(P<0.01);(3)给药4周时氟尿嘧啶组、石上柏颗粒组和联合给药组裸鼠瘤组织Cyclin D1和CKS1mRNA均较模型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而联合给药组裸鼠瘤组织Cyclin D1和CKS1mRNA较氟尿嘧啶组显著降低(P<0.01);(4)给药四周时氟尿嘧啶组、石上柏颗粒组和联合给药组裸鼠瘤组织Cyclin D1和CKS蛋白均较模型对照组降低(P<0.05或P<0.01),而联合给药组裸鼠瘤组织Cyclin D1和CKS1蛋白较氟尿嘧啶组降低(P<0.05或P<0.01);(5)给药4周时氟尿嘧啶组、石上柏颗粒组和联合给药组裸鼠瘤组织FAK、Ezrin和MMP-9 mRNA均较模型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而联合给药组裸鼠瘤组织FAK、Ezrin和MMP-9 mRNA较氟尿嘧啶组裸鼠和石上柏颗粒组裸鼠显著降低(P<0.01);(6)给药4周时氟尿嘧啶组、石上柏颗粒组和联合给药组裸鼠瘤组织FAK、Ezrin和MMP-9蛋白均较模型对照组降低(P<0.05),而联合给药组裸鼠瘤组织FAK、Ezrin和MMP-9蛋白较氟尿嘧啶组裸鼠和石上柏颗粒组裸鼠降低(P<0.05或P<0.01)。结论:石上柏颗粒具有抗肝癌作用,并且可以增强氟尿嘧啶的疗效,其抗肝癌作用可能与其抑制周期细胞蛋白Cyclin D1和CKS1表达,以及作用于肿瘤细胞侵袭和迁移相关的FAK、Ezrin和MMP-9蛋白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