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未来几十年是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加速期。但由于受到国情的制约,我国的城市化道路不同于其他国家。作为我国城市化发展主要研究对象之一的小城镇,在未来城市化中所起到的作用,国内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主流的观点认为,应大力发展广大农村地区的小城镇,让新增城镇人口主要分布在小城镇。反对的观点认为,发展小城镇是不得已而为之,小城镇难当城市化的主角。但各方学者对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小城镇发展的看法是一致的,认为小城镇将在城市化进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作者认为,发展小城镇是中国特色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的必然要求和普遍规律,在社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中,大中城市和小城镇各自担负着不同的功能,发挥着各自相应的作用,因此研究小城镇的合理规模,确定合理的城镇规模及规模等级体系,可以为小城镇未来发展政策的制定和区域城镇体系的完善提供指导性意见。本文主要的研究思路是,以加快推进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战略要求为大背景,立足于宁波市小城镇建设发展和城镇合理规模体系建立的现实需要,根据现有关于城镇化和小城镇建设的理论,借鉴国内外有关小城镇合理规模的经验,运用定量分析、比较分析和实证研究等方法,在分析宁波市小城镇发展过程、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现有的宁波市小城镇基础数据,运用BP神经网络模型等方法,对宁波市各个小城镇的规模等级进行研究,并着重从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两方面深入分析宁波市小城镇等级规模的内在机理,最后对宁波市北、中、南三个区域的小城镇规模等级分别进行总结,提出加快三个区域小城镇发展的一些对策。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研究现有材料,并以宁波市作为实际案例,构建小城镇合理规模评价指标体系,确定某区域小城镇合理规模的相对性评价等级,最后将人工神经网络应用于小城镇合理规模评价这一复杂地理系统优化计算的研究中,为今后小城镇合理规模的研究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套路框架和研究方法。本文通过熵-DEA模型计算,得出宁波市小城镇最合理的人口规模区间应为三万到四万人之间;通过建立小城镇合理规模研究的指标体系,构建一套7-12-1的BP神经网络模型,对宁波市的小城镇合理规模进行剖析,最终得到关于宁波市80个小城镇合理规模的等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宁波市80个小城镇中,规模合理性优秀的小城镇数量为11个,规模合理性良好的小城镇数量为5个,规模合理性中等的小城镇数量为40个,规模合理性一般的小城镇数量为2个,规模合理性较差的小城镇数量为22个。通过与现状的对照分析,BP神经网络模型的仿真效果较好,可以运用于实践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