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量证据表明,由于大气中CO2等温室气体(GHG)浓度的增加,全球气候正在发生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急剧变化。GHG的减排也因此成为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政策措施之一。我国作为新兴经济体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参与GHG减排的压力较大,开展GHG减排对我国未来经济与社会发展产生影响的评估,以及不同减排政策的经济成本分析,将为我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的制定和节能减排政策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我国在全球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中赢得主动。因此,本文在全球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的背景下,通过引进和消化国外较成熟的区域气候经济综合评估模式-RICE模型,进行解析与检验,使之适合我国的气候经济评估,并在设定我国若干减排情景的基础上,利用RICE模型开展研究,评估了当前和未来我国实施温室气体减排的经济成本,并对我国未来的GHG减排政策进行了讨论,为我国短期(2000-2050年)和中长期(2000-2200年)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提供决策参考。主要结果有:
[1]引进、解析并检验了区域气候经济综合评估模式-RICE模型,指出,该模型可用于我国的气候变化经济评估,为我国减排政策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手段。
[2]在CO2排放短期目标确定时,国际公约中往往分为两类:指定目标年排放量以及规定一个时期排放总额度。在可能的条件下,对于指定目标年排放量公约,减缓和控制CO2排放时间的推迟对我国有利;而对于规定一个时期排放总额度的公约,越早进行CO2排放控制对我国越有利。
[3]在以最佳气候投资和收益(气候损失减少)比(社会福利最大,全球通力协作)为前提的条件下,2050年我国的工业CO2排放应控制在2.40GtC,是2000年的3倍,到2200年,其排放量将升至2000年的7倍,我国气候投资与收益比达到1:1.27,全球气温的升高幅度将达到4.4℃。
[4]在2200年保持大气中CO2的总量稳定(源汇相等)是严格的气候控制方案,它将使得我国消费效用下降,全球为此需要气候投资386万亿美元。在这样的背景下,2200年我国应将CO2排放量控制在2000年的151%,即1.2GtC,按此目标,到2200年前我国的气候投资应追加到9.29万亿美元,而仅减少我国的气候损失(收益)0.2万亿美元,却减少全球其它国家气候损失(收益)达2.44万亿美元,同时,我国从其它国家气候投资中获益1.3万亿美元,我国气侯投资净损失7.79万亿美元。我国气候投资在2120年前低于GDP的5%,在2200年后超过9%左右,在此条件下,全球大气温度比工业革命前约升高2.5℃,因此,在严格控制方案要求下,我国的气候投资对全球变暖的减缓具有显著贡献,但我国要付出相当的代价。
[5]我国在设定的CO2排放控制方案情景要求下,对我国有利的减排对策的优先顺序为:①前面多排、后面少排(上策);②线性减排(中策);③前面少排、后面多排(下策)。
[6]就CO2的减排情景而言,无论是长期目标,还是短期目标,苛求我国减排50% CO2(比2000年),将会对我国经济产生严重的影响,但对降低全球气候损失的作用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