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2.0设备控制器的固件及驱动程序的设计与实现

来源 :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ivan_wongx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作为计算机外设总线标准,问世以来,以其高速、稳定、易用、廉价、易扩展等优点,赢得市场的认可并迅速普及,目前已成为众多便携式移动终端和数字设备与计算机互连的首选总线标准。北京市嵌入式系统实验室有多个USB相关的项目。本文就是要在研究USB2.0总线技术体系结构的基础上,设计并实现能在不同项目间复用,能满足基本功能需求,又具有良好扩展性和通用性的USB设备控制器的固件及驱动程序。本文根据USB项目的实际应用,分析固件的具体需求,指出现有USB设备控制器固件设计的不足,然后依据实际应用与需求,划分出固定功能的模块以及需要支持扩展功能的模块,提出本文实现的固件的总体框架设计以及可扩展机制,并对每个具体模块的功能与实现做详细的描述。接着,介绍驱动程序中的体系结构、定义的主要数据结构,分析现有的驱动程序核心状态机的设计,通过实际测试发现其中的不足并加以完善,增加若干关键状态及状态间的处理,然后依据WDM(Windows Driver Model)的规范实现包括即插即用、分发传输在内的各个模块,并且描述驱动程序与应用程序间的调用接口。最后,制定测试方案,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找出系统瓶颈,针对传输缓冲问题提出进一步的解决方法,对代码进行优化。本文实现的固件程序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了功能扩展机制,可以根据实际项目需要方便的添加自定义功能,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实现的驱动程序具有很好的通用性,以及对边界情况的良好处理。实验室多个USB项目以本文的固件程序为基础进行功能扩展,驱动程序也在这些不同项目中得到验证和使用。本课题所取得的成果,实现了在相关的不同项目间,最大程度地复用代码,节省开发、调试以及测试的时间,缩短系统开发周期,降低了系统开发成本。
其他文献
随着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基于SOPC的系统解决方案深受电子工程师的青睐。本文在传统的以单片机为核心的多点温湿度检测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SOPC的多点远距离温湿度点检测
用选择培养基从四川成都平原的亚热带黄壤中成功的分离到了一株苏云金芽孢杆菌,定名为SC-1,并对其进行了鉴定。实验证明:该菌株在基础培养基上培养72h以后,可以产生大量的伴孢晶
本研究在成功研究和开发推广水稻壮秧营养剂的基础上,为扩大该产品使用范围,根据棉花苗期的生理特征和病害情况,采用小区试验和省内主要棉区布点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棉花新型床土调制剂对土壤肥力、棉苗素质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生态经济效益进行研究,旨在为全面评价这种新型床土调制剂的应用与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简化育苗工序,减少生产运行成本,寻求简便易行,一剂多能,省工省肥的棉花苗期床土配方和棉花的
采用酸抽提、凝胶柱层析、SDS-PAGE 等方法,从僧帽牡蛎(Saccostreacucullata)体内分离提取到牡蛎天然活性多肽组分(BPO-1,Bioactive Peptidesof Oyster in Peak I),处理人胃腺癌
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为第四代光源,具有高寿命、高亮度、节能、高效、环保、可工作在高速开关状态的固态冷光源,正迅速地占领照明领域。本论文开展工作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