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观察泻胃补脾开窍通络针法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2.初步探索泻胃补脾开窍通络针法治疗糖尿病并发缺血性中风的中医机制。方法:将6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保持患者原有药物治疗的同时调摄饮食起居。针刺治疗组在药物与生活方式治疗基础上予以泻胃补脾开窍通络法针刺,选脾俞、三阴交、太白行提插捻转补法;中脘、足三里、内庭、水沟行提插捻转泻法。内关、阳陵泉、丰隆、曲池、合谷、太冲行平补平泻法,留针30min,隔日1次,每周治疗3次,1个月为1疗程,观察3个月。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积分、中风疗效积分、糖尿病症状积分;检测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对比评价疗效。结果:1、两组糖尿病症状积分、中风疗效积分、神经功能积分比较:治疗前后比较,两组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针刺组总症状积分降低较对照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针刺组以上血糖指标降低较对照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针刺组TG、LDL-C、HD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TG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针刺组TG、LDL-C、HDL-C差异显著(P<0.05)。结论:2型糖尿病并发缺血性中风患者多以胃强脾弱、痰瘀阻窍为主要病机表现,泻胃补脾开窍通络针刺能改善糖脂代谢紊乱状况、神经功能、临床症状、改善脑卒中愈后,是2型糖尿病并发缺血性中风的有效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