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视觉空间工作记忆任务态脑电分析预测幕上脑卒中结局的临床研究

来源 :浙江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bo94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文拟通过观察一组亚急性期和/或康复期(起病3个月内)脑卒中患者,通过视觉空间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WM)任务态脑电分析预测出院时结局的临床价值,为利用脑电生理技术理解脑血管病康复期的神经重塑病理生理机制,拓展脑功能评估量化技术,提出创新性的康复干预方案及预后早期评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按入组标准收集2020年8月至2021年1月在浙大一院康复科病房住院康复的脑卒中患者,按两个试验设计进行分析,第一组试验旨在分析脑卒中患者康复前视空间工作记忆任务诱发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对出院时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第二组试验旨在分析视空间工作记忆(visuospatial working memory VSWM)任务干预对临床结局的影响,并观察干预前后ERP的动态变化模式和预后的关系。第一组试验按临床结局是否良好分组(改良Barthel指数,BI≥60为恢复良好组);第二组试验按是否进行特定视空间工作记忆训练干预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保守治疗、常规肢体运动感觉训练、理疗(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等,试验组在对照组康复方案基础上,增加基于VSWM任务设计的工作记忆训练,训练时间共3周,5 d/周,30 min/d。两组病例均在入组时行脑电生理数据采集,实验组干预后再行脑电生理数据采集。脑电生理信号采集采用荷兰Biosemi active2型32通道脑电采集系统,电极位置采用通用的10-20国际标准导联放置法,采集时同时给视觉空间工作记忆0-back任务视频,同步采集脑电信号,后期采用第三方脑电生理数据分析软件包eeglab,提取大脑皮层事件相关电位(P300)作为脑电生理数据参数,计算P300振幅、潜伏期、击键反应时间、点击准确率。两组病例临床生物学行为测量包括: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NIHSS评分量表,认知功能采用MoCA评分,运动功能采用Brunnstrom评分量表,感觉功能采用NIHSS的感觉子项分级,总体结局采用mRS,功能结局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结果:共入组26例脑卒中患者[脑梗死19例(73.07%),脑出血7例(26.92%)],平均年龄53.42±11.07岁,性别女10例(38.46%),起病时间40.26±5.34天,视空间工作记忆任务干预/脑电生理参数采集的时间间隔22.38±2.62天,入院时NIHSS评分9.1±2.82分、MMSE评分(20.1±3.69)分、MoCA评分(21.38±1.70)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53.07±5.67)。患者预后MoCA评分、NIHS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与早期视觉空间工作记忆任务中P3/Pz/P4导联P300振幅无显著相关性(p>0.05);基于视空间任务设计的工作记忆训练前后,患者准确率明显提高(49.64±10.56%VS 58.14 9.48%,P=0.034),P3/Pz/P4 各导联P300波幅值升高,[P3(3.19±0.50 VS 5.82±0.71)mv、Pz(5.75±0.76 VS 8.19±0.74)mv、P4(6.85±1.15 VS 9.05±0.86)mv],但并未发现P3/PzP4导联P300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击键反应时间未见明显缩短(P>0.05)。实验组较之于对照组,出院时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有显著差异(66.78±7.99分vs 57.91±11.57分,P=0.030)。MoCA评分、NIHSS评分、感觉功能评分、Brunnstrom评分量表、总体预后mRS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1.使用P300振幅去预测短期内脑卒中患者功能预后仍有待进一步研究。2.无论左侧偏瘫还是右侧偏瘫的脑卒中患者,所有病例基于视空间任务设计的工作记忆ERP电位均显示右侧大脑半球明显。3.工作记忆训练后,脑卒中患者的认知行为表现及P300均有明显提升;行为学改变与P300波幅有关,与潜伏期无关;4.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有较好的日常生活能力,但不足以在短期内改变认知功能总体表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感觉功能、运动功能及总体预后结局。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金匮肾气丸对腹膜透析肾阳虚证患者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等的影响。方法选取于腹透门诊行标准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的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纳入64例证型为肾阳虚证的腹膜透析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2例、治疗组32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基础西医治疗,治疗组给予服用金匮肾气丸联合基础西医治疗,疗程共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并做中医疗效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实验室指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S100B浓度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对我院确诊的100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和100名健康体检者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量表(MMSE)评估认知功能,并结合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linical dementia rating,CDR)将AD患者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AD组,其中轻度AD亚组28例、中度AD亚组38例,重度AD组34例。划
目的探讨妊娠中晚期单纯低甲状腺素血症对孕妇血糖血脂和胎儿生长发育可能存在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0年6月于我院产科产检并分娩孕妇的甲状腺功能检测结果,按我院建立的妊娠期特异性参考值范围,筛选出单纯低甲状腺素血症患者作为实验组,根据检测孕周分为孕中期组和孕晚期组,并随机选择同期甲状腺功能正常健康孕妇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孕妇糖脂代谢指标(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
目的挖掘古代医籍清末(1911年以前)中不寐的病因病机,结合古代不寐医案探析不寐的证治规律,为现代中医临床论治不寐提供参考。方法查阅清末年以前的不寐古籍文献,在字字皆有出处的原则下,对古代不寐相关文献进行查阅、梳理、归纳、分析,捋清不寐的病因病机。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规定严格的不寐医案处方纳入标准,并建立处方数据库,运用频次分析、用药模式、关联规则以及K-means聚类方法进行分析,试图寻找古代
目的研究发病12h内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个月后发生心室重构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降低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发生率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本研究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发病12小时内在绍兴市人民医院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分别于术后第7天和6个月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值等参数,计算左心室舒张末
目的 通过混合性研究的方式,探索CKD患者营养管理过程中的真实体验、感受及服务需求,了解CKD患者对于营养管理情感体验,调查CKD患者对营养服务使用与需求现状,分析不同分期CKD患者的不同营养服务相关使用、需求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本研究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描述性质性研究部分:通过半结构访谈的方式,对CKD患者进行访谈至资料饱和,采用质性内容分析法中的传统内容分析法,对全部访谈资料进行分析,探
目的 探讨 18F-FDG PET/CT 显像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免疫治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并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20年10月间24例NSCLC患者免疫治疗前18F-FDG PET/CT显像资料。免疫治疗半年后按疗效评价结果将患者分为病情缓解组(clinical benefit,CB)和进展组(progressive
目的 三草愈疡汤防治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化疗后口腔黏膜炎(OM)临床疗效观察及安全性评价,并从氧化应激角度分析三草愈疡汤的作用机制,为后续研究及临床推广奠定基础。方法①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76例确诊为原发性骨肉瘤(OS)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39例,对照组37例,两组均行含HD-MTX的MAP方案化疗,在两组均给予口腔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试验组给予三草愈疡汤含漱治疗
目的 了解脑卒中患者出院时自我管理行为水平;通过对出院后脑卒中患者应用远程宣教联合Teach-back法实施健康宣教,评价远程宣教联合Teach-back法对脑卒中患者出院后自我管理能力的干预效果,旨在提高脑卒中患者出院后自我管理行为水平,降低非计划再入院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为提高脑卒中患者出院后自我管理能力的健康宣教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1日至2020年7月31日从杭州市**医院
目的探讨腹腔穿刺引流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作用及不同引流时机的疗效分析。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2月入住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的重症急性胰腺炎伴腹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行腹腔穿刺引流分为引流组和非引流组,其中引流组按照首次引流的时间分为A组(4周)三个亚组。对比引流组和非引流组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实验室指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