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沈从文的和谐审美观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fa12345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沈从文是一位对于认识现代中国文学具有重要标志性的作家。现代中国文学从一开始就面对着文化植入、对抗、转型等一系列问题。在现代多元文化语境下,文学应该采取何种思想方法和策略,成为当时人们思考的问题之一。沈从文超越意识形态之争,以和谐主义者的经验和姿态对待他所处的新传统与外来文化。和谐审美观就是对沈从文人生经历和文学创作的归纳和总结。沈从文的和谐审美观体现在小说、散文、诗歌与文学批评这类文本中,和谐审美思想在几种文体中的表现方式及体现出的特点不尽相同。在小说、诗歌与散文中,沈从文通过物与物、人与物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来展现了他的和谐审美观。而在文学批评中,他就比较直接地陈述了他的观点。沈从文和谐审美观的精神特征体现在四个方面。沈从文和谐审美观的本质之一是多元。沈从文文学创作的题材与体裁是多元的;同时,其进行文学创作的指导思想和策略也是多元的。沈从文和谐审美观的本质之二是宽容。宽容不仅是沈从文和谐审美论精神特征的社会属性表现,而且也是沈从文和谐审美从自然属性上升到社会属性,并最终升华为和谐审美观的内在动力。再次是节制。节制既是人与物、人与人相处时的准则,也是沈从文进行文学创作的指导思想。最后是其一体化的整一思维,是和谐的统一。这四个特征构成了沈从文和谐审美思想的内在精神机制。沈从文和谐审美论的形成是一个历时过程。和谐审美思想在沈从文的各个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但又有一些内在一贯的东西在里面。总之,沈从文和谐审美观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这既与沈从文的思想倾向于自由主义有关,也与和谐审美观形成的内在需要有关。沈从文的文学创作与文化传统、社会现实紧密结合在一起。沈从文和谐审美思想及其实践的巨大意义,不仅在于他创造出了伟大的作品,可以丰富人类的审美经验,更重要的是,在一个宣扬斗争美学、革命美学、力量美学甚至暴力美学的主流时代,他没有被狂飙突进、崇尚斗争的力量美学价值所左右,这种价值观往往是建立在线性进化的非此即彼二元选择基础之上。相反,沈从文高扬传统和谐美学的价值,并在不否定主流合理性的前提下,为和谐美的现代展示寻找到一种方式。这种方式不仅接续了传统,也丰富了现实,并为中国甚至整个人类的未来审美生活,指引了一条和谐美的道路。这正是沈从文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特别意义,这也是沈从文的思想及其作品的世界价值。
其他文献
2017级护理12班在军训过后第二个星期一的晚上就“出事”了院学生会检查时,班级自习课有些乱。当时我同时担任着2015级护理12班、2016级护理12班、2017级护理12班的班主任,实
世界技能大赛以“技能领域的奥林匹克竞赛”而享誉全球。它代表世界技能领域最高技术标准,经过65年的发展历程,竞赛项目数量已有50多项。在2017年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中,中国
2017年10月18日,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已进入了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农村成人教育是提升农民素质、促进农民增收和人才振兴的重要途径,农村成人教育质量提升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河南是农业大省,截至2018年年末,河南省城镇化
混合式教学是将互联网连接万物、交互共享、资源高效传播等优势与传统课堂高效指导、师生互动的特点有机结合,实现优势互补的一种创新教学模式。伴随着《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的出台,中职学校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但目前关于混合式教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定义、本质、阻碍因素分析等方面,着重解决“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而对于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交互方式等
“经济林栽培”是林业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以培养高职学生的经济林栽培和抚育管理能力为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经济林栽培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