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泥鳅中FTZ-F1基因的克隆、表达和选择性剪切分析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ixot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FTZ-F1(the fushi tarazu factor-1)基因属于核受体超家族成员,最初是在果蝇中发现的,该基因作为转录因子能够激活果蝇早期胚胎形成阶段体节分化基因fushi-tarazu(ftz)的表达。目前已经发现了很多它的同源性基因。研究表明它在类固醇的生成和性别分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鱼类在脊椎动物的进化系统中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是脊椎动物中分布最广、种类最多的类群,具有着多种多样的生物学特征和重大的经济价值。因而,对鱼类的FTZ-F1基因进行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FTZ-F1基因的结构和功能作用,更有助于揭示鱼类中性别决定和分化的机制,进而为阐明脊椎动物的性别决定与分化体系的进化历程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同源克隆策略和RACE技术,从两种泥鳅的精巢中分离得到了FTZ-F1的cDNA全长序列,且获得了如下结果:1、泥鳅FTZ-F1有两种亚型即Maffa-I和Maffa-II,泥鳅的Maffa-I的cDNA全长为1903bp,Maffa-II的为2020bp,其3′非翻译区长均为278bp(包括poly(A)),开放阅读框长也均为1455bp,编码484个氨基酸,而Maffa-I的5′-UTR长为170bp,Maffa-II的5′-UTR长为287bp。2、大鳞副泥鳅的FTZ-F1基因有六种不同的亚型,分别命名为Pdffa-IA(2308bp),Pdffa-IB(1741bp),Pdffa-IB′(1507bp),Pdffa-IIA(2609bp),Pdffa-IIB(2042bp)和Pdffa-IIB′(1808bp)。因5′端的转录起始位点和3′端选择性剪切形式的不同,这六种不同的FTZ-F1亚型能够编码4种转录本,Pdffa-IA开放阅读框长为1455bp,编码484个氨基酸;Pdffa-IIA开放阅读框长为1551bp,编码516个氨基酸,Pdffa-IB和Pdffa-IB′的开放阅读框为1170bp,编码389个氨基酸,Pdffa-IIB和Pdffa-IIB′的开放阅读框为1266bp,编码421个氨基酸。3、序列分析表明两种泥鳅的FTZ-F1基因具有着孤儿核受体家族的典型结构,且具有FTZ-F1家族特有的FTZ-F1盒。系统进化分析表明两种泥鳅的FTZ-F1基因属于FTZ-F1家族的NR5A2亚族,与斑马鱼的ff1a的同源性最高,这说明FTZ-F1基因在长期进化中相对保守。4、采用半定量RT-PCR和荧光实时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两种泥鳅FTZ-F1基因在雌性和雄性成体的不同组织和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特征,结果显示:两种泥鳅的FTZ-F1基因在各组织中广泛分布,且在雄性个体各组织中的表达量均比在雌性个体中的高,并在性腺组织中和雄性的肝脏中都表达较为强烈,在心脏中的表达最弱。这表明两种泥鳅的FTZ-F1基因组织表达既具有LRH-1/FTF亚族的特征也具有SF-1/Ad4BP亚族的特征,且推测两种泥鳅的FTZ-F1基因与雄性性腺的分化和发育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在胚胎发育中,泥鳅的MaffaI和MaffaII在各发育时期都有表达,MaffaI在神经胚期和孵出期的表达较强,而MaffaII却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这说明泥鳅的FTZ-F1基因可能参与器官的发育过程。基因的选择性剪切,在果蝇、线虫等低等动物的性别分化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FTZ-F1基因是脊椎动物性腺分化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因,其选择性剪切的发现,有可能为揭示鱼类性腺发育的机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其他文献
随着半导体技术发展,电子器件的微型化和小型化已成为趋势。微型化的电子器件需要高电压低功率的微型电源,为微型温差电池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微型温差电池多采用薄膜温差电材料制造。电沉积技术制备薄膜温差电材料具备成本低,易于实现规模化生产的特点。本课题旨在通过对微型温差电池结构设计和对所设计结构的微型温差电池制备工艺的研究,探索出微型温差电池的制备工艺。在此基础上,通过工程模拟计算的方法,优化应用
运有开放式三维图形软件OpenGL和面向对象的方法,提出了在微机环境下设计化工过程培训仿真器中的视景仿真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步骤,其中包括系统构成、对象模型的建立、视景的生
为了满足海上高温压裂需求,本文以氧氯化锆、乙酸锆为主体,三乙醇胺、乳酸、丙三醇为配体,合成了两种有机锆高温交联剂,以三氯化铝和乙酸为原料合成了乙酸铝中低温交联剂,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