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天镇方言词语考证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v_23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山西地图上我们可以看见,天镇县位于山西的最北面,恰好在山西、河北、内蒙古三省(区)的交界处,天镇县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天镇方言属于大包片,但是它既有晋语共性的特征,又有属于自己的个性特征,尤其表现在词汇方面。本文以天镇县温家窑村的方言词汇作为研究对象,对天镇县方言中较典型的36个词语的读音、词义的历史发展演变进行了考察以及深入的分析。我们之所以选择天镇方言,一方面因为它是笔者的母语,可以借助语感的优势做深入细致的研究;另一方面,也可以填补晋北地区词汇研究的空白。因此,本文的调查具有现实的意义。对于天镇方言词历史发展演变现象目前尚未有人作过系统研究,本文将对这36个天镇方言词的历史发展作具体的分析与研究。本篇论文分为正文与附录两部分。正文部分共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了本课题的研究现状,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的突破点与主要内容,研究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并介绍了研究的语料来源,方言调查合作人等。第二部分是全文的主体,本文在进行了大量的文献检索,对这些词语古今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对比,清晰的整理出这36个方言词的历史发展脉络,分别追溯这36个词的读音,词义在历代文献中的使用变化情况,并与现代汉语普通话作比较。第三部分是分别对这36个词的读音变化,词义的使用范围变化,词义程度轻重变化,感情色彩变化,义项的增减变化,音节形式的变化的规律进行总结,从而归纳出天镇方言词的总体发展趋势,然后,对天镇方言未来的发展做出预测。
其他文献
本文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为考察对象,通过语料库检索和调查问卷两种方式搜集语料,甄别留学生出现的偏误,并把这些偏误进行系统分类,寻找学生出现这些偏误的原因,最后针对这些偏误提
晚清时期是近代汉语向现代汉语发展的重要阶段,语言体现明显的过渡性,既保留近代汉语的语言痕迹,又显示出了现代汉语的发展趋势。词汇是语言的活化石,这一时期词汇更具特色,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它的产生、存在和发展都与社会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可以说一切语言现象都是社会发展的需要,都有着与时俱进的特质。那么,如果有哪一种语言现象恰恰与
本文以普通话双音节复合动词正反问句作为选题,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和我们的描写分析,对普通话正反问句中动词为双音节复合动词时存在的27种格式做了细致的描写,并将《汉语动
本文试图运用语言接触理论,从语序、格标记、动词的常见语法范畴等多个层面对五屯话的格和体、态、式予以描写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尽可能与五屯周边的汉语方言、安多藏语及其
称谓语作为会话发起的言语标记之一和反映人们社交关系的“晴雨表”,一直受到了语言学家的重视,成为语用学、社会语言学一个重要研究领域。迄今为止,中外学者深入探讨了称谓的定
本文以泰国华文成语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社会语言学及现代汉语词汇理论相关知识及已有研究成果,通过建立真实文本语料库对华文成语共时与历时相结合,定量统计与定性分析结合,
“主题数学动画”,是一批使用数学专业软件绘制的复杂数学图形,在图形绘制程序中设定某个参数取值是逐帧变化的(这个参数称作帧变量),于是图形中的相应元素在各幅画面上的位
现代汉语叹词在日常交际、文艺戏剧作品中是不可缺少的。其灵活多变的特性极大的增加了语言的美感,也使得其在语言中的作用不可被其他词类替代。但正是它的多变使得留学生在使
作为现代汉语特有的疑问句式,正反问句在对外汉语教学活动中也是一个教学难点。对于母语为日语的汉语学习者来说,由于日语疑问句式中没有可以完全对应这种正反问句的结构形式,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