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极化中的网络谣言传播研究

被引量 : 26次 | 上传用户:worinimm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谣言传播行为研究是网络舆情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群体极化是网络谣言传播过程中的典型特征,是网民受到谣言蛊惑后做出非理性行为的典型表现,也是网络谣言能够迅速对社会氛围造成巨大破坏的根源所在。因此,对群体极化环境下网络谣言传播行为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网络谣言传播过程中系统混乱程度的变化、揭示群体极化环境下复杂网络节点传播行为的微观动力机制。本文分析群体极化效应的社会成因,建立群体极化的双引擎动力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仿真分析,较好地模拟现实社会中群体极化的过程,揭示群体极化的本质是信息协同过滤和沉默螺旋协同作用下的节点观点增量正反馈机制,通过对模型的仿真证明在群体极化条件下,系统运行的初始状态对系统运行的走向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对现有网络“中心化”评价指标进行改进,建立基于意见交换的意见领袖相对影响力指数OLRIF,并基于OLRIF对网络谣言管理方法进行仿真分析,证明了真相澄清的及时性、信息披露平台的大众性对抑制谣言节点的增加、阻止群体极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引入信息熵对网络谣言群体极化传播过程中系统无序度进行评价,探讨群体极化过程对网络内节点的理性程度和系统无序度的影响,并建立基于信息熵的网络谣言群体极化传播模型,并进行仿真,模拟网络谣言的群体极化传播对正常的舆论秩序造成的破坏效果,证明了官方披露信息的有效性和对谣言发展进行及时跟踪和澄清对于抑制谣言扩散具有积极地作用。研究中所建立的群体极化双引擎动力模型,引入节点观点值指标,对信息协同过滤和沉默螺旋理论进行定量描述,推导出双引擎动力作用下的正反馈观点强化机制,充实了网络谣言传播理论;根据传统节点影响力指标在描述网络谣言传播的群体极化问题中存在的偏差,提出了意见领袖相对影响力指数及相应的评价算法,优化改进了对复杂网络节点影响力的评价效果;构建了基于信息熵的网络谣言传播动力模型,引入信息熵作为网络谣言传播过程中系统无序度的评价指标,并分析了系统无序度对群体极化过程的影响,在传统谣言传播模型的基础上增加真相澄清的观点负增量的外部输入条件,模拟官方信息披露的效果,实现对谣言传播模型的改进。本文在以上几个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创新成果。网络谣言的管理是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须要面对的挑战,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监控体系、加强网络谣言监管法制建设、合理利用非官方的辟谣平台、充分发挥主流舆论平台的作用、提高政府信息披露工作效果、加强公民信息素养建设等管理策略开始得到政府和学者的关注和重视,网络谣言的管理机制将得到不断建立健全,保障社会氛围安定团结,推动互联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实效。
其他文献
产业分工和产业融合是产业发展的两个方向。产业分工理论源远流长,但继斯密和马克思的分工思想之后,分工理论就呈现式微迹象。实际上,分工现象无论是在以前诸如农业从畜牧业
本文运用2005~2007年季度数据对人民币汇率变动和出口商品结构变动进行实证分析后得出,人民币升值有助于劳动密集型和资本/技术密集型商品出口,且对劳动密集型商品促进力度弱
<正>本刊召开电影创作座谈会电影的观念是否要更新?电影的现实主义创作方式还灵不灵?电影到底能否雅俗共赏?电影应当如何去争取更多的观众
本文以探讨巴西劳工党和巴西民主化的关系为线索,来分析一下巴西民主化面临的困难和前景,文章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说的是巴西民主化进程的过程及特点,让人们对巴西的民主化有一个
在现行的法律体制下,行业组织并不必然具有行政主体资格,这导致了当行业组织侵犯外部相对人和内部成员的利益时,对方当事人不能提起行政诉讼,从而导致司法救济的困难。本文从
梧桐山隧道上、下行线间距的确定突破了设计规范关于两座平行隧道及小线间距的规定。文中概述了本隧道线间距的设计依据和理论论证,并对设计计算方法和现场试验结果进行了分
在现今国际化、情报化的时代里企业环境日新月异,企业正处于跨越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无限制竞争状态。这种环境的变化意味着在激烈的竞争中,企业为了其生存的唯一方法是保持其竞
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人类不得不开始面对越来越严重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人类在环境保护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如污染治理、清洁生
毒品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公认的难题之一,如何打击毒品犯罪与戒毒、禁毒工作是我国公安机关工作的重点之一。几十年的经验证明,若想遏制毒品犯罪,完善社区戒毒工作刻不容
企业绩效评价是经济体系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它指的是运用计量经济学原理和现代分析技术,采用特定的指标体系,对照统一的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通过定量定性对比分析,对企业一定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