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网络视角下近代荣氏企业集团的分离:1938—1947

来源 :南京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ebugdo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荣家企业历来是中国企业史研究的重点,但鲜有人从企业集团的角度入手来探讨其组织形态演变。荣家企业在其发展的顶峰时期曾经是近代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企业集团,然而这一规模如此庞大的企业集团却在1947年一分为三。因而探讨近代荣氏企业集团为何最终走向了四分五裂的局面不仅有着很强的历史意义,更可以对当今企业集团的组织形态演变提供参考和借鉴本文采用现代企业组织研究中常用的企业网络理论,并结合历史实证的方法对近代荣氏企业集团在1938—1947年间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从中获得近代荣氏企业集团分离的深层原因。通过经济学与历史学相结合的方法,使得本文一方面避免了因为缺乏经济学的方法而对历史现象流于描述,另一方面也因历史资料的实证而使得研究比较有说服力。文章首先对近代荣氏企业集团的历史变迁进行回顾,从企业集团的初步形成、企业集团的扩张和发展、企业集团的危机与分离三个层面进行了整体阐述。这其中企业集团的分离是重点探讨对象,我们详尽的展示了近代荣氏企业集团如何在重重危机中一步步走向分崩离析。继而,文章运用史料验证了近代荣氏企业集团实际上是企业寻求网络化的产物,这为企业网络理论在荣氏企业集团上的运用提供依据。最后,文章建立了一个基于企业间不同关系强度的演化博弈模型,并运用模型探讨了近代荣氏企业集团的分离与其企业网络关系强度之间的关系。综合上述分析,本文主要得出了以下结论:其一,演化博弈模型证实了企业间的弱关系网络相比于强关系网络具有不稳定性;其二,近代荣氏企业集团经历了由强关系网络向弱关系网络的转变,这是近代荣氏企业集团分离的重要原因。
其他文献
二元经济结构是我国国民经济体系的典型特征。实现二元经济结构的转换是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主要任务。我国存在二元经济结构的根源在于工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存在巨大差异,产值
女子军团SKY SAFARI  2月过半,距离非洲雨季的到来仅剩一个月的时间,但坦桑尼亚此时气候依旧是舒适宜人,甚至多了些亲肤的滋润之感。走出乞力马扎罗机场的那一刻,在城市被“车水马龙”熏得发蔫儿的身体即刻又精神了起来,肆意舒展着神经脉络的同时,还不忘大口吸食着非洲大陆清新无比的空气。6个女孩儿,在无一片绿叶保驾护航下勇敢地踏上这片位于非洲东部、赤道以南的、能够欣赏到大自然神奇魔力的地方,每想于此
股权分置作为历史遗留问题,影响证券市场预期的稳定,使公司治理缺乏共同的利益基础,也不利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已经成为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的一个重大障碍,的确需要积
中国经济从1952年开始,实际GDP从768.8亿元增长到2003年的33900.7亿元,整整增长了44倍。在这51年里,中国经济从一穷二白到现在的国民生产总值排名世界前列,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
该文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对外开放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第一章主要回顾了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讨论了证券市场的定位及作用、存在的问题,同时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前景以及加入W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