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域差异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经济现象,我国各地开发进程的区域差异问题被列入了中国21世纪必须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对策问题,也是各级政府制定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而研究典型的欠发达西部省区——云南省社会经济发展的地域结构,即区域差异将有利于西部开发和中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 论文运用较为翔实的数据资料,在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空间秩序、时间序列和动因机制的角度对云南省1978年以来社会经济发展的地域结构变动过程及其对云南省整体功能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并从地域结构决定区域功能的思路提出了相应的调控对策。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对区域差异研究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评述,明确了论文研究的范畴和内涵,并借鉴区域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中有关区域发展的基本理论,提出了评价云南省社会经济区域差异的指标体系和测度方法,为后面的实证分析提供理论准备。 第二章,采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作为测度指标,对云南省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云南省经济发展不仅总体水平低,而且表现出在空间秩序上的地区不平衡性和时间序列上变化的不稳定性特征。 第三章,采用第一次现代化水平指标体系定量测算了云南省各市州的社会发展差距。即对云南省各地区第一次现代化实现程度进行了实证分析,同时进行了云南省区域经济差异与第一次现代化进程的相关分析。结果发现,云南省地区现代化进程具有水平的整体偏低性、地域的非均衡性、结构的相对稳定性以及地位的梯度演变性等特点,并且通过相关分析进一步证明经济发展水平低是制约云南省社会发展进程的主要因素。 第四章,对云南省区域差异的社会经济影响进行了评价。主要从正反两面阐述了区域差异对云南省整体经济功能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第五章,对云南省社会经济地域差异的动因机制进行了分析。从动因机制来看,云南省社会经济发展存在的足以深远影响其整体发展的巨大的区域差异,是自然地理环境,以及以自然地理环境为基础而形成的人文环境、历史发展及政策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第六章,探讨了云南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协调发展的基本思路、对策、措施及建议。主要从自然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市场体系的培育、资本形成能力、人力资源培养、经济结构调整、城市化进程及扶贫开发等方面进行了对策、措施的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最后一章,对论文进行了总结。归纳了论文的主要结论、可能的创新点,并指出了存在的不足之处。论文在理论上或方法上,以上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开拓性与独创性。在实践上或应用上,以上研究结果特别是现代化时间表,对于优化云南省的社会发展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