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健全有关生态保护与建设的体制机制,对于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当前一些党政领导干部不顾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以污染、破坏生态环境换取个人政绩。这折射出当前政绩考核的不足,说明构建党政同责、多元治理主体共同参与的生态文明建设体系任重道远,迫切需要运用新理论、新方法进行政绩考评内容与工具的革新。在这种情况下,从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的生态文明建设职责要求与现状出发,以国内外有关生态政绩评价、生态审计、生态责任等研究为基础,运用文献研究、定性与定量研究、描述性研究等方法,从宏观上分析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生态责任离任审计与追究机制的理论构成。离任审计体系包括主体要素、主要内容、主要流程、结果运用等部分,基于离任审计的责任追究包括主体与范围、要件与形式、程序与保障、公开与监督等内容。进而引入逻辑模型理论,从微观上构建了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生态责任离任审计与追究机制的逻辑模型,并从关键要素识别、指标体系开发与赋权、实践运用条件等方面分析了模型的具体运用。在理论研究的支撑下,审视当前我国有关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生态责任离任审计与追究现状。尽管有关理论研究与试点实践方兴未艾、制度保障与指标体系趋于完善,但实践成效与实际问题还有待观察。尤其在机制建设方面,主体培育、制度衔接、调查取证、惩处救济、实施保障等机制仍不健全,其主要原因在于经济责任离任审计与追究占据主要地位,审计与追责的对象、主体以及指标等环节都存在不足。因此,要加快生态责任离任审计与追究机制的整体设计,解决指导不足与依据缺乏的问题,不断建立健全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生态责任离任审计与责任追究的实践应用机制、管理评价机制和发展优化机制,以合理的制度安排和实施倒逼各级党政领导班子转变唯“GDP”的政绩观,树立和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形成助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治理体系与治理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