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百草枯浓度中毒指数(U-SIPP)与血乳酸值对急性百草枯中毒预后的早期评估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d84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早期应用U-SIPP与血乳酸值评估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2年10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经口服中毒24小时内就诊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记录患者服毒至就诊时间(h)、服毒24小时以内尿百草枯浓度(μg/ml)、灌流后尿百草枯浓度(μg/ml)及就诊时动脉血乳酸值,以服毒至就诊时间与就诊时尿百草枯浓度的乘积作为就诊时U-SIPP指标,服毒至就诊时间与灌流后尿百草枯浓度的乘积作为灌流后的U-SIPP指标。通过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入选患者80例,随访一个月病死率为58%,死亡组患者的服毒剂量及服毒至就诊时间较存活组均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灌流前后U-SIPP与血乳酸值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存活组与死亡组灌流前后百草枯浓度下降百分比无显著差异(P>0.05)。患者服毒24小时以内U-SIPP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灌流后U-SIPP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74,就诊时血乳酸值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1。   结论:   U-SIPP及血乳酸值可作为早期评估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与血乳酸值相比,来诊时U-SIPP对急性百草枯中毒预后的早期预测价值较高。血液灌流对应用U-SIPP评估预后的效果没有影响,且来诊时的U-SIPP比灌流后的U-SIPP对急性百草枯中毒预后的早期预测价值更高。
其他文献
目的:   探索不同呼气法(平静呼气法与延长呼气法)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监测结果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之间的相关性与一致性,找到替代动脉血气分析中二氧化碳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