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是异质性极强的儿童恶性肿瘤。基于风险的治疗秉持着个体化治疗的理念,大大提高了疗效,同时降低了治疗毒性。然而,高危组患者长期生存率仍低于50%。影响患者长期生存的并不是原发肿瘤,而是肿瘤复发。由于在治疗过程中无法进行连续的肿瘤活检及多次影像学检查的辐射危害,目前的危险分层方法主要聚焦于预处理因素。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是NB的肿瘤标志物之一,在治疗过程中可以连续采集以此反应肿瘤负荷变化及治疗反应。我们的研究通过动态监测神经母细胞瘤治疗早期的血清NSE变化,挖掘其在NB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9月至2019年9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儿童肿瘤科收治的155例确诊为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的临床病理资料。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血清NSE在NB治疗中的价值。1.比较血清NSE和尿香草扁桃酸(vanillymandelic acid,VMA)水平与NB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包括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及部位、病理类型、国际神经母细胞瘤分期(INSS)、危险度分组、是否转移、MYCN基因扩增及影像学定义的危险因子(IDRFs)情况。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比较组间差异,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比较血清NSE和尿VMA在高危组患者中的诊断价值:通过绘制ROC曲线,建立预测模型,比较二者鉴别高危组患者的准确性。3.化疗早期血清NSE下降不良是高危NB患者生存较差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绘制折线图,比较进展/复发患者与未进展/复发患者的早期血清NSE水平变化的趋势,同时将治疗早期NSE水平联系临床疗效,通过生存分析找出影响无事件生存期(Event-free survival,E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危险因素。结果1.比较血清NSE和尿VMA水平与NB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血清NSE和尿VMA水平在INSS4期、COG高危组、伴有转移和有IDRFs的患者中均显著增高(P<0.05)。同时血清NSE水平在肿瘤体积>500cm~3,国际神经母细胞瘤病理学分类(INPC)预后不良型,病理类型为NB,原发灶位于腹膜后的分组中,也存在明显差异(P<0.001)。2.比较血清NSE和尿VMA在高危组患者中的诊断价值: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NSE鉴别高危组患者的界值为98.50ng/m L,曲线下面积AUC为0.943(95%CI:0.906-0.991)尿VMA鉴别高危组患者的界值为62.28μmo L/24h,AUC为0.791(95%CI:0.705-0.878)联合二者鉴别高危组患者,AUC为0.948(95%CI:0.900-0.997)。3.治疗早期血清NSE下降不良是高危NB患者生存较差的独立危险因素:在前三个化疗周期内,无进展/复发患者的血清NSE水平始终明显低于进展/复发患者。在第三个化疗周期(Third cycle of chemotherapy,C3)结束时,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和骨髓转移阳性的患者血清NSE水平较高。C3的血清NSE(C3NSE)水平>20.89ng/ml的患者2年EFS和OS分别为30.6%(95%CI:20.9%-40.1%)和51.3%(95%CI:44.2%-61.4%)。在多变量分析中,血清C3NSE是EFS和OS的一个重要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与尿VMA相比,血清NSE与更多的NB临床特征相关,可以更全面地辅助诊断疾病及评估病情。在高危组患者中,血清NSE和尿VMA水平均显著增高。血清NSE鉴别高危组患者的准确性、灵敏度和特异度均高于尿VMA,二者联合检测并不能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在高危患者中,第三周期化疗结束后的血清NSE水平与早期肿瘤负荷变化及治疗效果相关,是高危NB进展/复发的独立预后因素。三周期化疗结束后血清NSE水平仍较高的患者可能需要尽早给予更强的治疗方案以防止肿瘤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