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视角下农业转移人口城市融入研究——以福州为例

来源 :福建农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ssddnn_ccssddn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转移人口问题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问题,截止至2013年,我国农民工总数已达2.69亿,农村人口数量大的现实国情决定了“农业转移人口”问题对于中国未来发展的特殊重要性,也愈发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如何渐进地、分层分批地促使大规模的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推动市民化进程,不仅关系到我国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和城乡协调统筹,还关系到经济社会的稳定,是我国当前亟待破解的重大难题。本文以农业转移人口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观察、个案访谈、文献收集等方式,全面了解农业转移人口在城市社会融入过程中的生存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城市融入的原因,进而提出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对策思路。  首先,介绍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城市融入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要求。由于受到不同时期的城乡政策的影响,农业转移人口的城市融入在不同阶段也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大体划分为允许农业转移人口有限进城、引导农业转移人口有序进城、维护农业转移人口合法权益、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城市融入等四个阶段。在此基础上,从经济层面、社会层面、文化和心理层面等三个层面来分析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城市融入的现状,进而根据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原则,对农业转移人口城市融入的过程提出更注重以人为本、更注重社会和谐、更注重多元文化的更高要求。本文从过去、现状、将来三个时间维度对农业转移人口城市融入问题进行整体把握,系统考察农业转移人口城市融入的演变过程与发展要求,对于充分认识农业转移人口当前的处境、地位,以及破解其城市融入的难题,具有现实意义。  其次,对福州市农业转移人口城市融入进行调查。福建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是我国农业转移人口主要流入地,福州市作为福建省省会城市,是福建省农业转移人口主要聚集地之一。农业转移人口城市融入问题是每个地区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的共同问题,笔者以福州为研究对象,通过考察福州市农业转移人口城市融入的现状、面临的问题,对其进行跟踪调研,既有助于提升福州市的城镇化质量,也为后文剖析农业转移人口城市融入困境的深层次原因提供相关依据。  再次,对造成农业转移人口城市融入困境的原因进行分析。通过前几部分对全国情况的分析把握以及福州状况的针对性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农业转移人口仍属于社会弱势群体,无法在短时期内实现其城市融入,而导致农业转移人口在城市融入过程中存在种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来自制度、经济、社会、文化与心理等方面的阻碍。  最后,提出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城市融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对策思路。基于前几部分对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城市融入情况的分析,立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分别从产业支撑、制度改革、社会治理、主体素质等角度提出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城市融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对策思路。
其他文献
1905年9月,著名反清志士吴越为揭穿清廷“预备立宪”骗局,在北京前门火车站谋炸出洋五大臣而英勇献身,孙中山为其写下的“爰有吴君,奋力一掷”祭文,已传遍五湖四海。而他与皖籍历史名人、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陈独秀的交往,也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段传奇佳话。  吴越,字梦霞,1878年出生于安徽枞阳高甸一个清贫的书香世家。其父吴尔康是一位私塾教师,吴越8岁丧母后就随父就读。他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深得乡亲
民生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关注的重大问题,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日益提高,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对民生问题的重视程度超出历史上任何时期。当前,关注、促进农村民生建设,把解决农
党员的先进性不是与生俱来的,党员的先进思想是靠党员坚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进行党性修养和党组织长期教育和培养出来的。因此建立一种行之有效的,持之以恒的党员经常性教育机制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离不开农村的稳定、和谐与发展,农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心。农村社区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发源地,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之所在,是继承、弘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