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科学思维培养的论证式教学实践研究

来源 :南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stna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是信息更迭的大数据新时代,随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我国的高中生物课程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辩证思考和科学创新思维的能力。《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能让学生根据科学事实史料做出判断,并且讨论或论证和生物学有关的社会性话题,经历从获取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到寻找证据、形成自我主张并表达辩驳的过程,体会类似科学家构建科学理论或知识的过程。而科学论证教学作为其中一种探究式教学的模式,在帮助学生完成概念的转变、数据的分析和问题解决的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本研究拟将论证式教学应用于高中生物教学中,以相关的测评探索有效提高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论证式教学策略。本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以奠定自身理论基础,首先对论证式教学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界定相关概念;然后在实践教学中采用实验教学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选取教材中能够运用论证式教学策略的内容,以佛山市顺德区乐从中学高一年级的两个平行班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证研究。首先,通过“科学思维倾向调查问卷”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倾向前测,并以学生第一个月生物考试的成绩为前测成绩,然后把统考成绩测评和问卷调查结果同时作为考量效果的依据。结果表明,实验前两个班的科学思维倾向水平、生物成绩没有显著差异。然后选取一个班作为实验班开展论证式教学,另一个对照班采用讲授法教学,两个班除了在采取的教学策略方面不同,其他的在教学进度、课后作业等方面保持一致。研究过程中,以学生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成绩作为中测成绩,跟踪论证式教学对学生考试成绩的影响。研究结束后的后测成绩取第二学期学生的生物第一次月考成绩,并用与前测相同的“科学思维倾向调查问卷”进行科学思维能力后测。结果表明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实施论证式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生物学成绩有一定的影响。但科学思维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经历一定时间的思维训练和培养。本研究针对在实践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为将来有效开展论证式教学,笔者就实施论证式教学的策略提出以下建议:第一,提供适当的论证教学辅助材料,丰富论证素材;第二,强化数据和证据的应用,注重引导学生对原理的追问;第三,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并营造活跃轻松的课堂氛围。
其他文献
近半个世纪,国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开展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至今,石漠化土地面积已经得到有效控制,石漠化治理工作从以抑制石漠化面积扩张为主,转向石漠化生态系统恢复力提升为主的新阶段。因此,喀斯特生态系统恢复力评估和生态修复机制成为当前石漠化综合治理的关键问题。依据综合治理工程的空间布置尺度及时间效益尺度,研究以植被生物量作为该生态系统恢复力的替代因子,对典型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区乔木林
降水是重要的气象要素之一,它对生态循环和水文循环具有直接影响,更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对降水进行定量降水估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进行水文过程模拟时,降水数据的质量好坏会直接影响模拟的结果。传统基于雨量站的降水估计方式并不能满足复杂地形和获取大范围降水数据的需求。随着气象卫星遥感降水测量技术的迅速发展,由于其覆盖范围广、数据获取方式便捷的优势,受到众多相关领域的学者青睐,基于遥感的定量降
随着新课程和高考的改革,化工生产情境素材成为了高考试题情境中的重要素材,体现化学学科知识的社会价值,考查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当前对情境教学的研究中,主要聚焦在问题情境创设途径研究、具体教学案例的情境教学研究、情境教学的功能价值研究和化学试题中的情境研究等四个方面,对基于化工生产情境的教学实践研究较少。笔者根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教学的要求,结合近几年高考中化学工艺流程题的呈现趋势
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大国,中国国家战略发展的核心离不开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广西地理位置优越,具有得天独厚的水热条件,但广西粮食生产无论是面积、总产量还是单位产量在全国各省市中的排名并不高。我们在看到广西具有优渥水热条件的同时,也要意识到广西地处气象灾害高发区的风险。自然灾害,尤其是水旱灾害仍然是影响广西粮食生产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本文以广西为研究区域,分析广西水旱灾害和粮食生产的特征,探讨水旱灾害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人才培养的核心标准已经转变成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人。但即使新课改已经推行了近20年,传统教学方式仍占据着重要地位,这导致教育教学领域仍存在教师填鸭式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学生则不假思索、全盘接收地被动式学习的不良现象,这就亟需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任务驱动教学法已经有近50年的发展历史,并成为当今教学领域比较流行的教学方法,在生物教学领域,关于任务驱动的实践和研究逐年增多。
为帮助学生通过试题具有综合性和创新性导向的高考选拔,为其未来能适应瞬息万变的信息化时代和解决人类发展进程中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满足国家对创新人才的需求,我们从中学现阶段需要有意识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评价和创造方面的高阶思维能力等,才能为其日后解决具有复杂性和挑战性问题的助力,同时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而问题是思维的源泉,问题质量对学生思维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问题碎
辅助线是突破和解决几何问题的重要工具,是其解题的一种有效途径,恰当的添加一些辅助线,有助于对几何问题的解决,而且在课堂添加辅助线教学就必须要了解学生采用的添加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发现,研究者对辅助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从教师角度讨论辅助线的教学、对于添加一些辅助线方法进行研究,鲜少有从学生角度去调查研究学生添加辅助线方法的现状。本研究从学生视角探讨初中生掌握平面几何添加辅助线方法的现状并进行研究,分析学
在岩溶作用下,碳酸盐岩岩表呈现出丰富的溶蚀形态,该形态可看作是岩溶地貌的初始状态,对岩溶地貌的发育与演变研究具有指示意义;同时,溶蚀形态影响着溶蚀残留物、外来物质在岩表的聚集,是石灰土形成与演化的基础。由于岩表溶蚀形态的复杂性,前人对自然状态下的碳酸盐岩岩表溶蚀形态仅进行了定性描述或简单测量分析,难以定量研究溶蚀形态的形状、面积、容积等参数,限制了溶蚀形态的刻画及其物质聚集效应的研究,进一步限制了
自“课程思政”综合教育理念的提出,在高校开展的轰轰烈烈,大部分学者都对高校课程思政进行深入研究,但目前在中学教学中还处于萌芽阶段,还没形成完整的研究体系,没有引起教师们的重视。然而根据研究发现,高中时期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也是从这一阶段逐渐趋于稳定。物理学作为严格的、定量的自然科学带头学科,一直在科学技术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高新技术的基础,而高中物理电磁
时代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催生了“人人创造”的创客运动,并在教育领域形成了新的教学潮流。创客教育顺应时代需求,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素养教育开辟了新的道路,因而备受国内外教育者推崇。近年来,在“双创”战略口号的号召下,全民创新创业活动如火如荼。创客教育乘势而起,席卷了国内的众多学校。越来越多的小学,以小学生兴趣为导向,以实践创新能力为目标,在各方的支持下展开了创客教育的实践活动。在此背景下,本文另辟蹊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