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跨入21世纪,全球产业结构升级面临着新的发展趋势,全球经济面临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挑战。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的形势,我国出台和实施了“十二五”规划,提出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在新的世界产业格局中赢得一席之地。作为传统老工业基地的辽宁,经过三十几年的快速发展,经济发展步入后工业化阶段,然而产业结构升级面临很多问题,如自然资源、环境资源问题突出,产业结构内部失衡,国有企业比重过大等。产业结构如何优化升级是学术界、实业界共同关心的问题。首先,选择适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是完成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本文根据辽宁省2012年投入产出表计算产业关联系数,运用因子分析技术对产业的发展效益和潜力进行评价。从主导产业的概念出发,提出增长效益—感应度—影响力主导产业判别准则,基于产业关联系数和因子分析,构建了主导产业选择的三维坐标和矢量距离公式,对主导产业进行综合评价,最终得到9个主导产业。其次,采用投入产出三角化方法识别产业集群,在此基础上绘制产业集群有向图,明晰各个产业集群的结构。最终得到7个产业集群,分别为农业和餐饮业集群,煤炭集群,石油化工集群,纺织产业集群,建筑产业集群,装备制造集群,有色金属产业集群。并发现辽宁省第三产业的集群化发展不够,服务业对第二产业的配套服务能力不强,轻重工业产业集群没有交集产业,不利于产业链互补优势。再次,梳理了产业结构变化成因的国内外研究,论述了结构分解模型的优势。本文通过对影响辽宁省产业结构转变因素的实证研究,主要分析了需求因素(包括居民消费,政府消费,投资)、技术进步因素、出口因素和产业集群因素对辽宁省产业结构转变的整体影响程度,同时分行业分析了上述因素对各产业结构转变的贡献度。DPG结构分解模型实证分析显示:产业结构转变的影响因素中,产业集群因素是至关重要的因素;技术进步、投资是重要的因素;而出口因素、政府消费因素由于影响的部门有限,是较次要的因素;居民消费是目前较次要的需求因素,但潜力巨大。在主导产业中,石油化工、炼焦加工业,化学工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器械及器材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的主要影响因素均为产业集群因素和技术进步因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主要影响因素是投资因素;食品制造业和建筑业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产业集群因素。最后,针对以上分析提出相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