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西乌珠穆沁旗羊草(Leymus chinensis)草甸草原为研究对象,于2011-2013年通过野外实地调查测定、室内实验及数据处理等步骤研究了不同放牧强度下羊草种群菌根侵染率以及主要植物种群特征、羊草种群与群落地上生物量、养分吸收对菌根效应的响应。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羊草种群菌根侵染率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2.菌根处理下羊草等主要种群的高度、盖度和密度高于无菌根处理。羊草和贝加尔针茅(Stipa baicalensis)重要值的菌根效应中度区最高,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重要值的菌根效应对照区最高。3. 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的菌根效应对照区最高,Pielou均匀度指数的菌根效应重度区最高,Margarlef丰富度指数的菌根效应中度区最高。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的菌根效应与Simpson多样性指数的菌根效应呈正相关,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的菌根效应轻度与重度区呈极显著的正相关。4.羊草种群地上生物量的菌根效应中度区最高,群落地上生物量的菌根效应轻度区最高。5.羊草种群含氮量、群落含氮量和吸氮量及含磷量和吸磷量的菌根效应对照区和轻度区高于中度和重度区;羊草种群含钾量和吸钾量及吸氮量的菌根效应中度和重度区高于轻度和对照区;羊草种群含磷量和吸磷量的菌根效应轻度区最高;群落含钾量和吸钾量的菌根效应对照区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