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亲性介孔纳米催化剂的制备与催化水相加氢反应的研究

来源 :青岛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mi87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α-蒎烯加氢所制备的蒎烷被广泛的应用于医药、香料、材料等领域。氢化松香是松香加氢所制备的一种重要的工业中间体。硝基苯加氢制备的苯胺是生产医药、染料的重要工业原料。传统工业制备蒎烷、氢化松香、苯胺不同程度存在着反应条件苛刻,选择性低,分离困难,环境污染等问题。水作为溶剂具有绿色环保、价格低廉、高活性和高选择等优点。然而,α-蒎烯、松香、硝基苯和水并不互溶,使得催化剂与底物接触困难,导致反应缓慢进行。科研工作者发现两亲性材料作为催化载体,可以有效的增加水油两相的接触面积,从而促进反应进行。所以,我们设计磁性两亲性纳米催化剂和新型Jauns两亲中空纳米催化剂,具体内容如下。
  通过水热法制备磁性两亲性介孔Fe3O4@SiO2@Cx@NH2/Ru催化剂。将Fe3O4@SiO2@C12@NH2/Ru用于催化α-蒎烯加氢制备顺式蒎烷的反应,在温度为40℃、氢气压力为1MPa、20mL水、催化剂为50mg与1gα-蒎烯的条件下反应3h,α-蒎烯转化率达到99.9%,顺式蒎烷的选择性大于98.0%,重复使用8次α-蒎烯的转化率仍然达到85.0%以上。
  以合成的Fe3O4@SiO2@C12@NH2作为载体以NaBH4为还原剂,以PdCl2为金属前驱体,制备磁性两亲性介孔纳米催化剂Fe3O4@SiO2@C12@NH2/Pd。优化Fe3O4@SiO2@C12@NH2/Pd催化硝基苯加氢制备苯胺的加氢工艺,在温度为40℃、氢气压力为1MPa、15mL水、投入20mg催化剂与1g硝基苯的条件下反应1h,硝基苯转化率达到99.9%,苯胺的选择性在98.0%以上,该催化剂稳定性良好重复使用8次硝基苯的转化率仍然可以达到85.0%以上。
  但是磁性两亲性催化剂稳定性低,不耐高温反应;并且活性位点嵌入性和两亲性调节难度大。因此采用限域碳化法制备新型Jauns两亲中空纳米材料CxNy@mSiO2。采用浸渍法分别将金属纳米粒子Ru、Pd、Ni锚定到Jauns两亲中空纳米材料CxNy@mSiO2。制备出新型Jauns两亲中空纳米催化剂Ru/CxNy@mSiO2、Pd/CxNy@mSiO2、Ni/CxNy@mSiO2。采用STEM、接触角测量仪、FI-IR等方法对催化剂的形貌和骨架结构进行表征。Ru/CxNy@mSiO2用于催化α-蒎烯加氢制备顺式蒎烷的反应,温度为25℃,氢气压力为1MPa,4mL水的条件下反应90min,α-蒎烯的转化率为99.9%,顺式蒎烷的选择性99.9%。催化剂重复使用7次α-蒎烯的转化率仍然达到85.0%以上。
  Pd/CxNy@mSiO2用于水相催化松香加氢的反应,在催化剂与底物的质量比为1:50,温度为130℃,氢气压力为4MPa,4mL水和6mL200#溶剂油的条件下反应4h,松香的转化率为99.9%,四氢枞酸的含量为42.0%,达到了特级松香的要求。Pd/CxNy@mSiO2催化剂用于催化硝基苯加氢制备苯胺的反应,在温度为40℃,氢气压力为0.5MPa,4mL水的条件下反应4h,硝基苯的转化率高于98.0%,苯胺的选择性为99.9%。该催化剂稳定性良好,重复使用9次,硝基苯的转化率仍然高于85.0%。
  贵金属催化α-蒎烯和松香加氢取得了很好结果,但是贵金属价格昂贵、资源短缺,因此设计新型Jauns两亲中空纳米催化剂Ni/CxNy@mSiO2具重要的意义。Ni/CxNy@mSiO2用于水相催化松香加氢的反应,温度为140℃、氢气压力为4MPa、催化剂与底物的质量比为1:25、4mLH2O和6mL200#溶剂油的条件下,反应时间4h。松香的转化率为99.9%,四氢枞酸含量为46.44%,脱氢枞酸含量为9.11%,达到了特级松香的标准。Ni/CxNy@mSiO2用于水相催化α-蒎烯加氢的研究。并且优化催化工艺,温度为60℃、氢气压力为3MPa、催化剂用量为0.4wt%、4mL水和1gα-蒎烯的条件下反应2h,α-蒎烯的转化率为95.2%,顺式蒎烷选择性为96.5%。催化剂重复使用8次,α-蒎烯的转化率为85.2%,顺式蒎烷的选择性没有明显的变化。
  本文设计了一系列的两亲性纳米催化剂作为微反应器在温和的条件下水相催化α-蒎烯、松香、硝基苯加氢反应,而且拓展新的绿色催化反应工艺,为推动催化学科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帽型薄壁钢-轻骨料混凝土组合板是一种以钢-混凝土组合梁为基础演变而来的新型组合板,由帽型薄壁钢梁形成钢骨架,再通过螺栓、连接件与预制轻骨料混凝土单元板相连形成。这种组合板具有较高的刚度、承载力以及自重较轻等优点,钢梁与预制单元板可在加工厂预制,提高施工效率,继而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这种组合板可应用于建筑结构中的楼板以及桥梁结构中的桥面板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目前对这种新式组合板的研究较少,缺乏完善
热交换桩在能源危机这一大背景下应运而生,它作为一种新型节能技术,将环保、节能的概念融入到桩基工程中,其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是巨大的。虽然热交换桩的应用已经很广泛,对于热交换桩的传热性能,国内外有很多学者对此做了研究,但是目前较少有针对其桩土力学特性方面的研究。并且,为数不多的国内外学者,对热交换桩的研究停留在现场试验、模型试验与数值分析。现场试验周期长、耗资大,模型试验与数值分析又不能准确描述热交
学位
作为岩土工程设计中一个重要参数,地基承载力取值的不合理会引发众多软土工程问题,因此安全且科学地估计土层的地基承载力一直是岩土工程领域的重要课题。地基承载力取值的难点在于其计算参数和计算模型的不确定性,结合以往的工程经验,正视并处理这两类不确定性能提高设计的可靠程度,增加工程的安全性。本文以宁波市轨道交通地铁1号线和2号线以及宁波-奉化城际快轨的地基承载力勘察数据为例,以贝叶斯理论为基础,结合相关数
学位
基坑开挖会改变周围土体中的应力场和位移场,并可引起邻近地铁隧道产生附加应力和变形,进而可影响地铁的正常运营及结构安全,因此如何保护地铁隧道的安全尤为重要。目前,跟踪注浆法作为一种新型保护措施广泛应用在地铁保护中,但是关于基坑施工跟踪注浆对既有地铁隧道沉降和变形方面的工程应用和研究较少。为此,本文通过室内模型试验、现场试验及有限元模拟研究了跟踪注浆法对地铁隧道的保护机理,对比确定了注浆模拟参数,并利
学位
开口管桩沉桩期间除向桩外侧排土产生挤土位移外,还会在管桩内腔产生土塞,两者相互影响,使得整个管桩的贯入机理复杂化。本文基于摄影测量,透明土与PIV技术组成的可视化试验系统,从变形的角度阐述了开口管桩的贯入机理;后续对无限土体中圆孔扩张问题做了弹塑性分析,最后研究了管桩在半无限土体中沉桩引起的挤土位移和管桩沉桩阻力。主要工作与成果如下:  1.进行了数根截面尺寸不同的管桩静压可视化试验。发现管桩内半
学位
考虑温度影响的软土和软土地基变形特性是当今岩土工程领域颇为关注的研究课题之一,其在各种涉温工程中都具有广泛的应用背景。在总结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基于室内试验和解析理论研究了考虑温度影响的软土及软土地基的长期变形特性。主要内容包括:  (1)基于温控固结仪,开展了一系列热固结压缩试验,研究了不同超固结比(OCR)对软黏土热固结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OCR较小的情况下,加温将使软黏土产生
学位
随着我国基建规模的迅速发展,对结构材料的使用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水泥和石灰等传统胶凝材料受困于材料性能的缺陷,不能有效完成工程使命,同时还会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另一方面,大量工业废料和工程渣土大量堆放无法处理。土壤固化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可以有效解决以上问题。  本文分两阶段进行新型土壤固化剂研制和机理研究,第一阶段研制形成复合矿物型固化剂,第二阶段研制形成光催化环氧基固化剂
近断层脉冲地震动的相关研究如近断层地震动反应谱以及人工合成近断层地震动等大多数是建立在脉冲提取分离的基础上,但是目前常用的小波脉冲识别方法中仍存在自适应性差、经验模态分解法出现模态混叠等一系列问题,因此研究合理有效的脉冲分离方法是十分必要的。同时,随着减震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多数桥梁中均布置减震措施以提高和改善其抗震能力,然而对于近断层地震动区域的大跨度悬索桥而言,近断层地震动对其结构自身响应以及减
学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中心地区空间愈发拥挤,交通阻塞等难题愈发突出。地铁隧道作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有效手段而发展迅速,地铁线路网快速形成的同时地下空间也逐渐紧张,新旧结构之间的相互穿越也越来越普遍。本文采用以离心模型试验为主体结合数值模拟的手段,分析了新建隧道在穿越既有双线隧道时既有结构和周围地层的受力特征及变形规律,主要工作及成果如下:  (1)自主研发
学位
港珠澳大桥以前,国内的沉管隧道都修建于内河。对于内河沉管隧道,其地质条件较好、波浪强度小、基槽内回淤量小,基槽边坡稳定性问题不突出。但以深中通道沉管隧道为代表的长距离海底沉管隧道工程,存在地质条件差、波浪强度大、基槽内回淤量大等一系列问题,基槽边坡的稳定性问题成为了控制施工安全的关键问题。本文以深中通道沉管隧道为背景,采用试挖槽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式,分别对静水条件、回淤作用及波浪作用下的基槽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