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代化、城市化的进程中,我国历史悠久的乡村文明和传统道德文化逐步丢失。农民的传统伦理道德也在逐步走向边缘化地带。农村学校是乡村文明和伦理道德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而实际的农村学校德育却远离农村生活实际。德育活动作为学校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理应成为乡村文明和伦理道德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而从我国当前农村学校德育活动的开展现状来看,城市化、制度化、形式化等问题突出。农村学校德育活动该如何开展?乡村伦理道德有无传承的必要?本文试图以乡村伦理在农村学校德育活动中的价值回归为理论基础;分析当前农村学校德育活动中的乡村伦理缺失现象:思考乡村伦理在农村学校德育活动中的价值:探究如何在农村学校德育活动中设计和安放乡村伦理以便更好的发挥其在农村学校德育活动中的作用。农村学校德育活动不能在盲目的模仿城市学校德育活动中丢弃了原来固有的根基和特色,应该走一条本土化的道路。本文所要寻找的就是一种农村学校开展德育活动的理想模式:农村学校德育活动必须强调与农村生活相一致的道德信念和价值取向,活动的内容更多的是与乡村伦理道德联系在一起。乡村伦理孕育于乡村社会,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精髓,以天人合一、勤勉耐劳、信任互助等伦理道德为主要内容:以民风民俗、娱乐生活、生活方式等为传承载体:以最贴近农民、农村生活实际的道德形式存在。它对于农村学校的德育以及德育活动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因而也应当是农村学校德育及德育活动最重要的内容。现代城市伦理道德给乡村伦理道德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引起了传统乡村伦理在乡村社会的变迁。我国农村学校德育活动的期盼和未来即是在借鉴国外传统伦理道德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寻找传统乡村伦理的回归之路。充分挖掘乡村伦理中的优秀德育资源,农村社会、学校、教师联成一张紧密的网,从而使得农村学生能够更好的在农村学校德育活动中汲取传统乡村文化和伦理道德的滋养,对家乡产生深厚的情感,进而为我国新农村道德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