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村落的自然环境、文化氛围、景观特色面临着严峻的威胁,有的村落甚至消失。传统村落蕴藏着我国农耕文明的结晶,记录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进步,是中华文明之根。不仅国家开始重视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也对传统村落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从环境美学思想出发,研究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特色,探寻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秘密,为今后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提供一个新的思路。论文首先对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环境美学等概念和研究进行梳理,为构建传统村落空间形态与环境美学思想的关联性提供理论基础。在研究中发现环境美学的思想来源于传统文化,并反映在传统村落的历史空间形态中。接着从我国的传统文化提炼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美学思想观念,分别为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和谐有序的伦理观、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观。本文认为基于环境美学思想对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影响研究主要分为环境利用和精神象征两个方面。经过上述研究后,以鄂东南传统村落为实例进行论证。首先介绍鄂东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环境思想特色。然后从宏观层面的选址、中观层面的空间组织和景观、微观层面的建筑群空间形态三个层次展开分析环境美学对其的影响。最终发现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体现了生态、文化、艺术与环境的统一,不仅是人们生产生活的物质空间,同时也是文化传承、艺术交融的精神家园。面对当今生态文明发展的需求,环境美学这一新兴学科为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启示。不仅对传统村落的物质空间进行保护,同时重视传统村落的生态环境、文化传承、历史风貌。在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中,以生态与环境的统一为基础,文化与环境的统一为核心,艺术与环境的统一为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