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养性延命录》是古代较早的一部系统性养生著作。它辑录了上起炎黄、下至魏晋时期的养生理论和方法,是道教史上对养生术的大总结,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养生的重视。本文除对陶弘景的生平进行简要概述之外,最主要的是对《养性延命录》中涉及到的养生方法和养生理论做深入的探讨,使魏晋以来的养生研究进一步细致化、深入化,也为我们现在的养生活动提供有益的借鉴。陶弘景的一生和儒释道三教紧密相关,首先,是他和儒教的关系,从小受家学文风及儒学的熏陶,使他树立了笃学经世的政治抱负。以儒生入仕,但前半生为官之路却较为坎坷。在三十七岁时,拜表辞职,走向了归隐之路。萧梁时期,他虽归隐茅山潜心修道,但仍践行着他经世致用的儒政理想,山中辅政的过程中获得了“山中宰相”的称号。其次,是他和道教的关系。他既是南朝道教一代宗师又是上清派茅山宗的创立者,为道教发展做出重大贡献。最后,是他与佛教的关系。自小受母影响与佛有着密切联系。天监七年(508),陶弘景受梦指引在藏有佛祖舍利的阿育王塔受了五大摄戒,变成了一个佛道双修的隐士。《养性延命录》一书中介绍了很多养生方法,如服食养生,在日常进食过程中不仅要注意饮食顺序,还要应时而食;如服气疗病养生中正确的服气方法能达到祛病延年的养生功效;如导引按摩养生,可使人面有光泽、目明、齿固、耳不聋等;如日常养生中,我们看似简单的睡觉、沐浴、房中术等方面也包含许多养生的宜忌,唯有注意此些细节方能达到延年益寿的功效。《养性延命录》一书中还反映出不少精辟的辩证养生理论。如“顺应天时、应时而变”、“适度原则”、“脏腑学说”等这些理论对我们现今养生仍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