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何国家和组织最根本的是人的问题,人是技术和资本的载体,人是决定一切的核心因素。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它不同于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时期,是以土地资源、原材料、能源为基础,知识经济要求有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人力资本成为最核心的基础资源。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加强“三农”工作,发展现代农业,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几千年积淀下来的农村传统习惯和城乡二元结构导致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相对低下,一般劳动力资源低效使用甚至闲置,高素质劳动者极端缺乏的局面。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要实现农业的科学化、商品化、集约化、产业化,必须依靠具有科学文化素质,掌握农业生产技能,懂得经营管理知识的新型农民,并且需要最大数量的。有高素质的农民,才能有现代化的农业和农村。只有对农村人力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才能实现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目标,促进工农业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所以说,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问题是时代对我们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我们面临的紧迫任务。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关系到我国能否顺利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的重大问题。本文研究的目的,是作者在对农村基层工作实践思考的基础上,深刻认识到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通过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题的研究,制定出符合中国国情和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开发对策。为充分开发、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农村人力资源提供战略思路和具体建议,从而促进农村各项制度的改革,加快农业的发展。其创新性在于作者亲身参与全国第二次农业普查,对目前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及需求情况作了最深入的调查研究,提出了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可操作意义的政策建议。同时探讨了基层政府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作用,并将研究成果用于指导工作,在实践中进行验证。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为六大部分。第一章导论,主要说明了此论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陈述国内外对人力资源研究的概况;第二章介绍我国目前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首先明确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的概念及内涵,其次列出我国开发现状;第三章分析现阶段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第四章阐述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针对问题、结合实践和调研,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第五章实证分析,以四川省成都市以及德阳市师古镇作为典型例证,选取了一个省会城市和一个川西小镇,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出发,介绍当地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经验,提出开发利用的政策建议。第六章小结。文中的疏漏和不当之处,敬请老师和同学们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