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环境下热式微流量传感器及检测系统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linqiu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平板微热管是较有效的传热器件之一,它为电子产品的散热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可行的解决途径。为了探索平板微热管的传热特性与其结构设计之间的关系,了解微热管内不同温度区间的蒸汽传输特性,为提高微热管性能研究提供直接可靠的实验数据,本文开展了高于室温环境的热式气体微流量传感器及其检测系统的研究。利用ANSYS仿真软件分析了液体或气体流经不同加热器结构的热式流量传感器的温度场分布,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便于探索最佳温度测量点的热式微流量传感器结构,并利用MEMS技术进行了加工制作,在不同环境温度下对其性能进行了测试,得到了环境温度与热式微流量传感器性能的关系。基于MSP430单片机和C#语言,自主开发了流量传感器检测系统,可对一定范围内的气体流量进行实时检测,并绘制流速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将本文设计的热式微流量传感器封装于微热管内部,对其温度场分布进行了测试,分析了热式流量传感器的加热器对微热管内部温度场的影响,验证了利用热式微流量传感器测量微热管内部蒸汽流量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对用于微热管蒸汽流量测量的热式流量传感器结构进行了优化,并对蒸汽流量进行了测试分析。测试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热式微流量传感器可以检测高于室温环境下的气体微流量,并可通过提高加热器温度或改变测温电阻对的测量位置来提高测量灵敏度。结构优化的热式微流量传感器可以用于微热管内部蒸汽流量的测量,其测量结果对于研究微热管性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条码技术是随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应运而生的一种识别技术。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迫切要求用条码在有限的印刷空间内表示更多的信息,二维条码正是为了满足以上需求而出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系统的传输速率的要求不断提高。在40G以上光纤通信系统中,偏振模色散(PMD)成为限制比特距离积的关键因素。自上世纪80
采用硫酸根自由基高级氧化技术(SR-AOPs)修复南京某炼钢厂附近PAHs复合土壤,通过调整过硫酸钠(Na2S2O8)和亚铁离子(Fe2+)比例,结合添加不同种类和浓度的螯合剂和表面活性剂,
为了解决三态按内容寻址存储器(TCAM, Ternary Content Addressable Memory)在深亚微米时代严重的软错误现象以及加固所带来的高功耗问题,本文改进了一款基于嵌入式DRAM (eD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