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连环哌啶醇的合成及多钼酸氧化合成偶氮苯并噻唑反应的研究(Ⅰ):新型连环哌啶醇的合成、晶体结构及生物活性测定;(Ⅱ):多钼酸氧化合成偶氮苯并噻唑反应的研究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yeknee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寻找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医药先导化合物及筛选符合21世纪发展要求的农药先导化合物,本文以取代胺为原料,经过Michael加成、Dieckmann缩合、水解脱羧及Grignard反应,设计合成了18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型连环哌啶醇Ⅰa~Ⅰr。采用核磁共振氢谱(1H NMR)、红外光谱(IR)、质谱(EI—MS)、元素分析等方法对目标化合物Ⅰa~Ⅰr进行了结构表征,并对其物理性质、波谱性质、反应条件及合成方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和讨论。为了进一步探索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本文对化合物Ⅰm、Ⅰn、Ⅰo进行了单晶培养及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初步分析了化合物Ⅰm、Ⅰn、Ⅰo晶体结构特征。目标化合物Ⅰa~Ⅰr的结构如下: 本文在本课题组合成六钼酸有机亚胺衍生物的工作基础上,发现了一种新的合成偶氮化合物的方法,即在(n—BuN)4[α—Mo8O26]氧化的情况下,以取代苯并噻唑盐酸盐为原料,DCC脱水,乙腈为溶剂经过一个双脱氢偶联(DDHC)反应合成了偶氮苯并噻唑类衍生物,为了研究这一双脱氢偶联反应,本文设计合成了3个2,2—偶氮苯并噻唑衍生物Ⅱa~Ⅱc。采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核磁共振氢谱(1H NMR)、红外光谱(IR)、质谱(EI—MS)、元素分析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并对其物理性质、波谱性质、反应条件、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和讨论。为了进一步了解化合物的空间结构,本文对化合物Ⅱa、Ⅱb进行了单晶培养及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报道了2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单晶结构(化合物Ⅱa、Ⅱb),并初步分析其晶体结构特征。合成偶氮苯并噻唑类衍生物的反应通式及目标化合物Ⅱa~Ⅱc结构如下: 委托上海师范大学动物细胞—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完成了化合物Ⅰa~Ⅰr对白血病K562细胞系增殖影响的测定,结果表明:在100 mg/L浓度下,对白血病K562细胞系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率高达70.16~87.46%,明显高于抗癌药5-氟脲嘧啶60.26%,可能具有潜在的抗癌活性。由于哌啶类化合物也具有农药活性,因此委托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生测部对化合物Ⅰa~Ⅰr进行了除草、杀菌活性的初步普筛工作,结果表明:系列(Ⅰ)的部分目标化合物具有较好的除草活性,其中在100 mg/L浓度下,化合物Ⅰm对双子叶植物—油菜和单子叶植物—稗草的根抑制率分别为91.9%和97.9%,部分化合物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杀菌活性,但都不够高,其中在100 mg/L下化合物Ⅰ1对苹果轮纹菌抑制活性最高只有76.19%。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干旱胁迫对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 L.种子吸胀萌发的影响及其幼苗抗旱性。方法以苦豆子种子为实验材料,采用PEG-6000模拟干旱条件,测定种子吸胀速率、发芽率、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电化学DNA传感器是一类特殊的生物传感器,由于电化学检测方法本身所具有的灵敏、快速、低成本、低能耗等特点,电化学DNA传感器成为一个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并在近几年中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开发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电化学DNA传感器仍然需要面临很多的挑战,比如在电极与溶液的界面上,传质速率的减小和拥挤效应的增加,使得DNA的识别与杂交受到很大影响。纳米技术和纳米材料的出现,为电化学DNA传感领域中出现的
有序介孔催化材料孔径大多在10 nm以下,在大分子物质应用中受限。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通过配位辅助表面活性剂自组装技术,以大分子量两亲性嵌段共聚物聚环氧乙烷-block-聚苯乙烯(PEO-b-PS)为模板剂,一步法合成Au纳米颗粒尺寸小、孔径大且具有三维连通孔道结构有序介孔金/碳-二氧化硅催化剂(Au-LPSC)。进一步将催化剂应用在芳香硝基化合物还原反应中,考察了孔道结构、孔径尺寸对催化剂催化活性
低维纳米材料由于其新颖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在多个领域内的潜在应用前景,已经成为当今纳米材料研究的前沿和热点。多种低维纳米结构,比如半导体量子点、纳米线、纳米棒、纳
一维半导体纳米线阵列由于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因而在纳米器件领域(光发射二极管、平行板电容器、光信息储存器)具有潜在的应用背景,而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在这方面,如何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