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发展视域下扩大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路径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00ok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等收入群体占社会的绝大多数是理想型社会之必须。环顾发达国家,大都实现了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的“橄榄型”社会分配格局。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后也加快了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步伐。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本质是实现社会分配的公平正义,促进人民利益共享,实现共同富裕。特别是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中等收入群体的持续扩大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顶层设计,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实现利益共享的现实需要。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共享”发展理念作为社会发展的终极价值追求,是五大理念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与共同富裕为价值旨归。共享发展理念蕴含着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实现全体人民共建共享的内涵要旨,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大又体现着共享发展的目标追求,两者统一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实践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等收入群体逐渐发展,初具规模。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大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但是,取得成效的同时,也应该看到,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与当前我国总体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吻合,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过小、发展迟缓,与理想的社会分配格局相差甚远,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全民共享的价值理念。本文以共享发展理念为指导,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剖析中等收入群体扩大的困境,挖掘阻碍中等收入群体扩大的原因,探求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路径。希翼中等收入群体高速平稳增长,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论文核心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中等收入群体与共享发展理念的相关理论:中等收入群体理论方面,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理论渊源、中等收入群体的划分标准入手,进行基本概念的界定。共享发展理念理论方面,主要阐述共享发展理念的主要内容和理论特质。然后对两者的相互关系进行阐释,为下文的展开做铺垫。第二部分分析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现状,进而从增量不足、缺乏精神支撑、主观认同不够和存量不足等方面分析中等收入群体扩大面临的困境,并针对性地探讨存在这些困境的原因。第三部分谈如何实现共享式的“扩中”。坚持理论维度与实践维度相结合,先提出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应坚持的理论指导原则,然后在理论指导的基础上,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主体、范围、权责以及过程等方面探寻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现实路径。
其他文献
埃德温·戈登(Edwin E.Gordon,1927—)是一名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美国当代著名的音乐教育家、音乐心理学家。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戈登将自己的研究重心放在了幼儿早期音乐教
采用凝胶法对双黄连注射液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干扰试验.实验结果表明,将双黄连注射液经20倍稀释后,对λ=0.25Eμ/ml鲎试剂无干扰,用细菌内毒素检查代替热原检查是可行的
由于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同,竞争力差的国家总要对国内致力发展的产业进行贸易保护。除了关税保护以外,还有种种非关税保护,而非关税保护又有显性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