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百合“帝伯”(Tiber)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g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东方百合“帝伯”(Tiber)球根的鳞片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IAA、NAA、2,4-D、6-BA的不同浓度及其组合对丛生芽、愈伤组织及组培苗生根的影响,以期获得不同植物生长素对百合组培效果的影响规律,确定最佳的培养基配方,为生产提供技术参考。研究结果表明:采用MS培养基添加0.5mg/L 6-BA,NAA的添加对东方百合鳞片诱导小鳞茎的数量具有显著影响,在试验浓度范围0.0-0.9 mg/L内,NAA的添加量与小鳞茎的诱导数之间呈三次函数关系,函数曲线的拐点分别为(0.36,75.1)及(0.69,131.97)。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在不添加NAA的情况下,能顺利的诱导出小鳞茎,且诱导率为13%,说明百合的鳞片中可能含有一定量的生长调节物质;从曲线的形态看,当NAA的浓度在0.15-0.36 mg/L时,随着NAA浓度的增加,小鳞茎的诱导数迅速增加;当NAA的浓度在0.36-0.69 mg/L时,随着NAA浓度的增加,小鳞茎的诱导数增加速率逐渐减缓;当NAA浓度为0.69 mg/L时,以鳞片为外植体,小鳞茎的诱导数最高;当NAA浓度大于0.69 mg/L时,随着NAA浓度的增加,小鳞茎的诱导数逐渐降低。添加的最佳量NAA(0.69 mg/L)与对照相比,产生小鳞茎的数量可以提高11.7倍。2,4-D的添加量对百合小鳞茎上叶片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有极显著的影响,在2,4-D浓度小于1 mg/L时,外植体不能形成愈伤组织;2,4-D浓度在1.2-3.6 mg/L时,2,4-D的浓度与愈伤组织的诱导率之间呈二次函数关系;当2,4-D的用量为3.2mg/L时,愈伤组织诱导率达到最高值60%;随着2,4-D浓度的进一步增加,诱导率略有降低。小鳞茎的增殖培养,以蔗糖对小鳞茎增重的影响最大,其次为6-BA,再次为NAA;相对低浓度的蔗糖,6-BA,NAA都有利于小鳞茎的增殖;蔗糖30g/L+6-BA1.0mg/L+NAA0.5 mg/L为最佳小鳞茎增殖培养基组合。1/2MS比1/3MS的生根效果好;IAA的浓度过高(2.0mg/L)或过低(0.5mg/L)都影响生根效果,以适中浓度1.0mg/L效果最好;1/2MS+IAA1.0mg/L+IBA0.2mg/L+蔗糖30g/L为较理想的生根培养基,生根率达95.8%。本文对百合脱毒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茎尖培养结合热处理的脱毒效果较直接茎尖培养要好,茎尖大小以0.3-0.6mm适宜,脱毒率可达55%。另外也对小鳞茎诱导气生培养繁殖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MS培养基喷洒培养鳞片分化小鳞茎和生根的效果最好,鳞片平均分化小鳞茎3.8个,平均生根数为6.8条。可能会有效的提高试管苗移栽成活率,对试管苗的移栽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近年来,风电行业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风电场建成,大规模的风电机组投入并网发电。然而,风电机组的故障发生率比较高,一旦发生故障势必对机组造成一定的损害,尤其是严重的故障
本文提出了一种在MIMO中继信道下,一对通信用户基于特征方向对齐预编码在两个通信时隙交换消息的传输方案。方向对齐的思想可以减少中继天线数目,提高信道容量并改善系统性能
本文介绍了如何把煤炭生产需要检测的参量,压力、速度、温度、气体成分等非电量通过传感器转换成便于传输处理的电信号,已达到安全生产的需要。
当前幼儿行为上参与而心理上未参与是集体教学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本文致力于研究集体教学活动中的幼儿心理参与问题,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所收集到的74个有
本文详细的论述了云计算的概念和特点,进一步说明了云计算在各领域应用中存在的风险,从正反两方面加以对比说明。总结出云计算的普及将影响整个产业的整体格局。
大量实验证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能抑制T细胞的增殖、应答,而且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联合MSC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实践中,MSC促进移植物的植入,促
现有变电站视频监控系统大多局限于对站内设备整体全貌的视频监视,已实现的视频智能分析与监测功能比较少,无法满足智能变电站监测的要求。本文针对广东电网现有的变电站视频
本课题根据游泳池计时系统的实际需求出发,设计了一套游泳池触摸板计时系统。该系统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以嵌入式ARM系统为核心的部件,具有实时信息处理功能;512位的CPLD控制终端
阐述了高职院校图书馆在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中的主要作用,指出高职院校图书馆在资源共享的基础上,为构建和谐社会应积极开展馆际互借、信息网络传输和文献传递、科技成果转让、数
IP城域网是一个城市地域范围内的IP网络,作为互联网的一部分,为用户提供基于IP的各种业务。国内城域网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出现,起初形式非常简单,往往是作为IP骨干网的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