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是最基本的教学要素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教材的比较一直是比较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我国在编写教材的同时,也要对其他国家的教材有一定的比较和研究,以汲取其他国家教材中的合理成分。本文选择中国和印尼的初中数学教材作为研究对象,在广泛阅读文献的基础上,使用内容分析法,建立教材比较框架,对两国教材的“图形与几何”领域进行比较。框架比较包括内容选择、编排顺序、栏目设计三个方面,内容比较包括概念引入、概念阐述、问题数量、问题类型、习题难度五个方面。同时通过对两国的一线教师进行教材使用情况的问卷调查,分析教材使用的情况,了解两国数学教材对于教师的指导作用以及教师对于所调查教材的态度。通过上述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在教材的内容选择方面,印尼的教材主要研究“图形的性质”的内容;中国的教材则涉及“图形的性质”、“图形的变化”和“图形与坐标”三方面的内容。(2)在教材的编排顺序方面,印尼教材中“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内容以直线式的编排方式为主;中国的教材则是以螺旋式的编排方式为主。在三角形部分,印尼教材先学习相似三角形在学习全等三角形,而中国是先学习全等三角形在学习相似三角形。(3)在教材的栏目设计方面,印尼教材的配备要素更丰富。具体到教材的每一章中,印尼的栏目名称具有趣味性,中国的栏目名称相对严谨,不同年级的栏目名称不同。(4)在数学概念的引入和阐述方面,两国教材相似度较高,主要都是采用联系生活实际法,新旧概念联系法,解决数学问题法和直接定义法这四种方法。(5)在问题的数量和类型方面,印尼教材中的问题总数少于中国教材,七、八年级的数量大致相当。两国关于三角形和圆的问题数量相差不大,中国教材中四边形的问题数量远少于印尼的教材。印尼教材中的课堂引入部分较多,中国教材则是课堂练习题较多。(6)在习题的难度方面,比较了有关圆的习题难度,中国教材的总体难度高于印尼教材,主要是由于在知识点数量这一维度上,中国的难度值比印尼高。(7)在教师使用教材方面,在概念的引入、概念的巩固和问题的选择上,中印两国教师对待教材的态度差异不显著,而在概念的巩固、定理的巩固、定理的证明和问题解答规范上,两国教师的态度差异极其显著。最后,基于以上结论,笔者对我国教材的编写提出了几点建议:增强教材设计的完整性和可读性;重视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的统一;增加数学问题的趣味性和拓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