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水杨酸受体NPR1的表达、纯化和晶体筛选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13622229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病原体、微生物等对植物的生长具有巨大的影响,植物在长期进化的过程中具备了免疫能力,形成了能够针对外源性入侵的免疫系统。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在细胞外表面,由微生物相关分子模式和损伤相关分子模式引起的模式识别受体触发性免疫;另一类是在细胞内,由病原体释放的毒性效应因子引起的效应因子触发性免疫。在两种免疫系统中重要的激素就是水杨酸。水杨酸主要是通过它的受体NPR1、NPR3/NPR4感知,进而发挥作用,而且NPR1是一种高亲和力的水杨酸结合蛋白,其结合活性是水杨酸诱导的免疫反应中所必需的。水杨酸不同受体的进化和维持很可能是由于需要对水杨酸应答进行复杂的控制。当水杨酸水平低时,NPR3/NPR4抑制防御基因表达,其防止自身免疫。增加的水杨酸消除阻遏作用,并允许通过转录共激活因子NPR1进一步诱导防御基因表达。但是NPR1如何调控转录因子、与转录因子结合调控下游基因的表达,并与水杨酸结合的机制目前并不是特别清楚。本论文希望通过解析NPR1的结构来解释其调控机制,并希望进一步阐述水杨酸的感知及信号调控的具体机制。本论文研究的是番茄NPR1蛋白,蛋白表达时,主要采取两种表达方式:原核表达和真核表达。原核表达中,构建NPR1::pET-28a的蛋白表达载体,低温低速诱导产生蛋白,采用此表达方式,蛋白纯化后筛选并不能得到晶体。采用以下优化条件:提高缓冲液的pH值,增加溶解蛋白的能力;洗脱杂蛋白的咪唑浓度分别提高到50 mM和70 mM;采用离子交换保证蛋白所带电荷的性质、分布和强度;采用凝胶过滤层析确保蛋白聚合状态的均一性;最终即使经过各种条件优化,在原核表达中并不能筛选出质量合格的蛋白晶体。利用对蛋白具有修饰作用的Bac-to-Bac真核表达蛋白系统,通过sf-9细胞进行NPR1蛋白的稳定表达,构建NPR1::pFastBacTM1真核表达载体,将载体包装成病毒模式即杆粒通过病毒感染细胞的方式产生目的蛋白。用贴壁细胞来验证目的蛋白并扩大病毒数量,利用大量的悬浮细胞稳定表达目的蛋白,将细胞裂解后纯化胞内释放的蛋白,经过离子交换、凝胶过滤层析并再次的晶体筛选,十种筛选试剂盒中,最终在PEG/lon晶体筛选条件下看到了晶体形态,并用亚甲基蓝染色初步鉴定。本论文主要采用两种蛋白表达方式,并在每种表达技术中实施蛋白条件的优化,根据前期结果制定相对应的优化策咯,以得到比较纯且质量较高的蛋白,使用晶体筛选试剂盒的多次晶体筛选,目前所采用的表达技术得到的蛋白生长出了蛋白晶体。希望能够为后续的结构解析奠定基础,通过对目的蛋白的结构有深入的了解,以期望在结构方面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对后来功能的解析有所帮助。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Front-tracking方法建立两相流计算模型,充分利用该方法能够精确处理相界面以及表面张力计算简单的优势,对温度场与流场耦合以及电场与流场耦合下的多相流动特性进行
随着客户对产品个性化和订单时效性的需求日益突出,客户化定制逐渐成为制造业的主流生产模式,从而给企业的产品配置管理与生产调度带来挑战。本文研究基于客户化定制的产品配
近些年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居民住宅小区数量大幅度增加,一些新建的住宅小区中也配备了相当数量的分布式电源(风机、光伏和蓄电池等),同时近几年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也增加
张拉整体结构在工程领域中表现出受力合理、形态可控的独特优势,从出现至今一直受到各学科的广泛关注,尤其是空间结构方向。由于张拉整体结构属于一种刚度可变的柔性大变形结
峨眉雪胆(Hemsleya omeiensis)是雪胆属多年生植物,其块茎作为中药雪胆(四川省中药材标准2010年版)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等多种功效,临床上用于治疗菌痢、肠炎等多种疾病。
在本论文中,我们研究了产生有限功率的(不可逆)热机的有限时间性能,并且因此相对于功率消失的准静态热机,我们研究的是更贴合实际的热机。对于各种工作系统从微观到宏观的循
因为线路传送容量也在加大导致线路走廊的增大,高压输电线越来越多地遭受雷击,传输线上的雷击会严重影响电源系统。研究和分析雷击和短路故障信息是处理数据系统故障和加强防
DNA折纸术(DNAorigami)是利用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通过短链对长链进行绑定而形成纳米结构的一种DNA自组装技术。自从罗斯蒙德首次利用DNA折纸术构造出各种不同的二维图案,折纸
低碳烷烃选择性氧化制烯烃一直是石油化工领域的热点课题,它将成为新世纪石油化工研究开发的重点之一。而丙烯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石油化工原料,用途十分广泛,因此,开展丰富的
随着当前能源结构的变革,可再生能源正发挥着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但可再生能源固有的间歇性、随机性和低能量密度的特点极大地阻碍了其高效可靠的利用。这些由可再生能源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