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化与非钙化颗石藻对海水酸化与UV辐射的生理学响应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bing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颗石藻(Coccolithophore)是定鞭藻门(Haptophyta)所有在特定生活史中具有钙质外壳(颗石,coccolith)的浮游植物的统称。颗石藻能通过光合作用固定CO2,也能通过钙化作用释放CO2,因此在海洋碳循环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自然环境中,颗石藻遭受着多种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已有大量文献表明,大气CO2浓度升高引起的海洋酸化(OA)、阳光紫外辐射(UVR)等影响颗石藻的光合与钙化作用。然而,所报道的结果,不确定性大,且需要机制性的解析。为此,本文采用同一品系钙化与非钙化颗石藻(大洋桥石藻,Gephyrocapsa oceanica,NIES-1318),研究了其在单一或叠加环境胁迫(海水酸化与UV辐射)下的生理响应。主要结果如下所示:室内(无UVR)条件下,钙化与非钙化细胞具有相似的生长速率。相比于室内条件,室外(有UVR)条件下两种细胞的平均生长速率均显著降低,非钙化细胞下降程度显著高于钙化细胞,说明钙质外壳可能具有保护细胞抵御紫外辐射的功能。短期高紫外辐射处理下,室外条件适应后的细胞相比于室内条件具有更好的光化学表现,说明细胞耐受光抑制的能力可能与其所经历的光历史有关。在海水非酸化(环境CO2浓度,400μatm CO2,LC,pH 8.15)条件下,钙化与非钙化细胞的生长速率和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没有显著差异。而在海水酸化(1000μatm CO2,HC,pH 7.81)条件下,两种细胞的生长速率显著降低,非钙化细胞下降程度显著高于钙化细胞,说明升高CO2浓度对细胞具有显著的负面效应。这种负面效应可能是由于HC条件下胞内H+浓度升高引起。短期高紫外辐射处理下,LC条件下适应的两种细胞有效光化合效率(YPSII)没有显著差异,但非钙化细胞的非光化学淬灭(NPQ)显著高于钙化细胞,说明失去钙质外壳可能导致细胞遭受更高的光抑制。相比于LC条件,HC条件下适应的非钙化细胞有效光化学效率显著降低,而钙化细胞有效光化学效率无显著变化。与已报道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推测海水酸化可能加剧紫外辐射对颗石藻的负面效应,而钙质外壳的存在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紫外辐射的负面效应。
其他文献
近年来,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在众多太阳能电池中脱颖而出,一直在迅速提高光电转换效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的传输材料分为空穴传输材料以及电子传输材料。空穴传输材料的功能是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的外部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竞争单元也从企业之间的竞争演变成了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供应链管理的战略地位及作用
新课改之后,教育领域更加注重的是学生的素质培养,在课堂中注重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教师也应当践行创意教学,转变教学观念,改善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弊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数目不断增长,交通需求量急剧增加,导致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愈发严重。交通拥堵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时间损耗,大大增加了出行成本,
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深化,小学美术教学形式、内容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且,在新课改思想的不断落实中,不仅将教师原本的理念转变,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带来契机。色彩教学是小
LTR类反转座子在植物基因组的丰度、进化、结构和功能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柽柳(Tamarix chinensis Lour.)作为一种优秀的耐盐碱耐旱的生态修复植物,其LTR类反转座子的研究未
目的:根据超高场强的MRI及MRCP对梗阻性黄疸肝内胆管扩张的形态、程度的影像表现,以及血清中胆红素的含量,分别探讨其与中医黄疸辨证分型关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
密码在认证系统中尤其普遍,虽然很多研究都集中在密码的分析上.然而,图形密码在移动设备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QR码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应用,图形密码正面临着良好的发
人们每天花费大部分时间在室内度过,这使得室内空气品质成为影响室内人员健康的重要因素。同时,暖通空调系统(HVAC)的能耗占一次能源总量的10–20%,这就使得通风系统在改善室
图像人数统计属于模式识别学科研究范围,是指利用计算机或其他计算设备来统计某场景中静态图像或动态视频中的人数。现阶段有关静态图像的人数统计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以某学校教室监控系统采集的图像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基于机器学习图像分类技术的静态图像人数统计算法。首先,介绍了经典图像特征提取及其分类算法。图像特征是在图像处理技术中用来描述检测目标特征的算法。本文主要介绍了 HOG和Haar两种特征提取算法。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