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法化一向作为功能学派的研究热点,被看作是一种由功能或经验驱动并产生语法的途径,对形式学派的语法自主说构成严峻的挑战。本文在Roberts&Roussou(2003)研究的基础上,假设语法化现象只是功能中心语特征在表征形式上发生变化时所引发的词汇重析,属于具体语言的参数范畴,由于受语言习得者内在保守性影响,该过程包含结构简化。并且,语法化过程是有路径可寻的,结构变化沿着功能中心语的层级不断向上发展。本研究具体讨论英语助动词do的语法化过程,旨在论证上述假设的同时,以求对语法化本质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在16世纪以前,do作为主要动词,出现在一个双小句的结构中。在那一时期,功能中心语Agr和T均通过吸引主要动词移位的方式实现语音特征,因为中古英语时期丰富的词形一致系统和不定式标志词尾-en分别保证了功能中心语Agr和T中刺激移位的句法元素Agr-1和T-1的存在;进入16世纪之后,由于受语音磨蚀的影响,词形一致系统逐渐瓦解,不定式标志词尾-en相继消失,这样功能中心语Agr和T中吸引主要动词移位的参数值开始变得模糊,导致本身语义内容较弱的提升动词do被重新分析为基础生成于To位置的助动词,以合并操作代替移位,帮助实现功能中心语的语音特征。Do由主要动词变为助动词这一语类重析的过程消除了一系列移位操作,使得双小句结构变为单句结构,因此受到学习者内在保守性所偏爱。然而,当上述参数设定完全由“是”变为“否”,即当功能中心语Agr和T中刺激主要动词移位的句法元素Agr-1和T-1完全消失时,功能中心语的语音形式则通过词缀降位得以实现,因为功能中心语Agr和T已由复杂中心语变为简单中心语,Agr和T中残留的词缀占据了中心语的位置,这就为词缀降位提供了可能,同时也使得do-插入在除了所要求的结构中出现以外被禁止。此时do-插入的操作作为一种下下策,被限制在特定语境内,如否定句和疑问句中。
本文通过对do语法化过程的实证研究,发现语法化现象完全可以在形式主义框架内得到合理的解释,Roberts&Roussou(2003)关于语法化的一系列形式主义假设在文章中得到了求证。并且,do的语法化过程有力地证实了结构变化先于相关语义变化的发生,为生成语法中“句法是自主的,独立于其他系统而存在”的命题提供了有利的证据。本文认为形式主义的研究方法对解释语法化的机制更为深入,直观,能更有效地揭示语法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