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15年阅兵报道态度资源对比分析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ftgu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评价理论是对系统功能语法中人际功能的进一步拓展。态度系统是评价理论的核心,主要关注语篇中所协商的各种态度。批评话语分析主要是通过对语篇的分析来研究话语、权力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应用评价理论进行批评话语分析是一种新的研究方向,将评价理论与批评话语分析相结合能更好地揭示语篇中的态度和意识形态。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发展极其关注,2015年中国阅兵作为一件具有政治色彩的军事活动备受国际瞩目,中外媒体都进行了大量报道。本文从《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各选取了6篇关于2015年中国阅兵的新闻报道,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首先对两国新闻报道中的态度资源分布进行定量统计,然后对报道中的态度资源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其反映的中美两国的不同立场,最后探索两国对我国阅兵立场差异的潜在原因。  通过对两国新闻报道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一、态度系统中的情感、判断和鉴赏资源在中美两国报道中均有所体现。两份报纸中判断和鉴赏资源均远多于情感资源,这符合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两份报纸常用态度资源比重不同,《中国日报》常用资源包括:得当>价值>能力>反应;《纽约时报》常用资源包括:价值>得当>不/安全>能力。尽管两份报纸中的积极态度资源均多于消极态度资源,但是《纽约时报》中的消极态度资源要多于《中国日报》。二、对两国新闻报道中态度资源的对比分析表明中美两国对我国阅兵立场不同。《中国日报》报道者认为阅兵是合理的、有意义的,而《纽约时报》报道者质疑阅兵针对日本,认为阅兵炫耀中国军事实力,对世界其他国家构成威胁。这表明中国非常支持此次阅兵,而美国对中国阅兵持否定的立场。三、两国对同一事件持不同立场的主要原因是两国的意识形态不同。  运用评价理论对中美两国关于中国2015年阅兵的新闻报道进行批评话语分析,不仅有助于揭示其隐藏的立场和意识形态,证明评价理论在批评话语分析中的可行性,而且有利于培养人们的批判思维,提高他们的批判阅读能力。
其他文献
过去,自动化测量既困难又花时间,但是,新的现成的测试仪器和软件已经把这一过程变得轻松、快速得多。把这一进步与廉价的硬盘空间结合起来,工程师受到的减少测试的压力就会变得很小。新的顺序控制软件还可以实现极为复杂的测试,如在不同电压和温度范围内的扫描测量;或者,它还可以让一个测试步骤重复多次,直到通过为止。工程师们还知道,反复进行的测试无法获得足够的测试数据,将会带来极高的成本。测试可能不得不经过重新认
我们公司在45年前创建时,是一家仪器公司,但我们已经越来越成为一家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公司,可以提供大量的系统集成服务,并为我们的设备提供从刚出厂到其生命终结时的全程现场支持服务。我们在针对军用和商业市场的功能测试方面拥有强大的根基。我们的产品开发方面的努力投向了模块化仪器和系统,如发动机测试仪。
约翰·斯坦贝克是20世纪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小说家之一,于196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烦恼的冬天》是他创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故事讲述了主人公伊桑在内心的烦恼之中挣扎,堕
根据摩尔定律,现代处理器的工作频率已经达到几千兆赫兹,同样,计算机的内存密度也早巳突破了千兆字节的水平。为了给这些超级器件提供一个适当的工作温度条件,工程师们不得不想方设法保证它们有合适的散热途径和方法。设计这样一个散热系统可能会使工程师处于两难的局面:如果你在额定的工作条件下来优化风扇的速度和尺寸,那么一旦系统工作条件恶化将会导致系统崩溃的后果;另一方面,你可以按照系统最恶劣的工作条件选择风扇速
《论语》和《道德经》是儒家和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载体,其隐喻语料也十分丰富,但以往的研究多限于文本注释、哲学价值、翻译等方面,鲜有从认知角度开展的研究,而从认知角度上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