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长期以来,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对于骨科医务工作者都是一个难题。临床上,用于治疗周围神经损伤尤其是长段损伤或缺损的方法中,自体神经移植术仍是最可靠的治疗手段,但是供区神经功能损失及可供缝合神经长度及直径有限是不可克服的缺点。硅胶管等各种合成材料和自体骨骼肌、静脉等生物源性材料可引导神经再生,但其结构与神经基底膜不同,轴突再生欠佳,临床应用价值不大,同种异体神经移植可克服上述缺点,但存在排斥反应问题。本研究旨在:通过尾静脉预输注经紫外线照射的供体脾细胞及同种异体坐骨神经移植后,测定大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探讨周围神经缺损修复的可行性。为修复周围神经缺损提供一种新的方法。研究方法:选用成年雄性供体SD大鼠,消毒后无菌摘取脾脏,即制成单细胞悬液。用中波紫外线荧光灯照射,强度剂量为12000 J/m2,用0.2%台盼蓝染色计数细胞活率大于95%。以尾静脉方式给予Wister受体鼠,总量2.5×107个细胞的供体SD鼠脾细胞。根据周围神经移植方法的不同,将Wister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Ⅰ组为自体神经移植组、Ⅱ组为异体神经移植组、Ⅲ组为尾静脉预输注经紫外线照射的供体脾细胞异体神经移植组,桥接Wistar大鼠坐骨神经1.0cm的缺损。7天后移植供体鼠坐骨神经。术后7、14天免疫学检查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术后8周、12周进行小腿三头肌湿重、神经电生理学、电镜组织学检测。结果:术后7、14天免疫学检查示,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三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坐骨神经移植术后7天,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查中,Ⅲ组较Ⅱ组的CD8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高、CD4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低、CD4/CD8比值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组与Ⅲ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坐骨神经移植术后14天,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查中,Ⅲ组较Ⅱ组的CD8细胞的百分率增加、CD4细胞的百分率减少、CD4/CD8比值变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尾静脉预输注经紫外线照射的供体脾细胞减弱了近期内(2周内)的特异性免疫反应。术后8周,小腿三头肌湿重、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III组优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组和II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小腿三头肌湿重、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III组优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组和II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Ⅰ组可见神经纤维内有大量再生的髓鞘及轴突,许旺细胞功能活跃,新生轴突内微丝密集排列,线粒体较大,轴膜清晰可见,有髓神经纤维较粗,髓鞘厚,板层清晰可见,雪旺氏细胞增生明显。Ⅱ组可见大部分神经纤维脱髓鞘崩解,轴突消失,未见再生的神经纤维。Ⅲ组可见大量的再生神经纤维,轴突内微丝密集排列,线粒体嵴电子密度增高,雪旺氏细胞包绕再生轴突形成有髓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排列规则紧密,结缔组织少。结论:尾静脉内注射去抗原的异基因脾细胞经抗原呈递细胞(主要是树突状细胞)处理呈递,诱发免疫耐受的发生。外周静脉耐受是导致机体免疫耐受的重要方法,外周静脉异基因脾细胞亦可以诱导器官移植耐受。所以经外周静脉紫外线B照射去抗原的异基因脾细胞可以诱导对异体神经移植的特异性免疫耐受。可诱导对异体神经移植的特异性免疫耐受。移植效果接近自体神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