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专业跨文化教学目标被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官方文件中重新提及。英语专业要求学生不但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且要达到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文教育培养目标。如何定义跨文化交际能力,国内外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理论框架,其中包含的多种不同的维度成为设定跨文化教学目标的依据。这其中,Michael Byram提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框架,将跨文化交际能力分为两个既区别又统一统一的部分:跨文化能力和交际能力。此框架尤其适用于外语教学。本研究在杭州市一所省属师范类院校外国语学院展开,以找出当下英语专业跨文化教学实践的现状。调查中,自评量表和问卷分别向学生发放,要求其完成自我测评和问题回答,以得出他们关于跨文化教学目标的认识,包含对自身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评估,以及对国际化人才培养,人文教育和当前学院跨文化教学实践的看法。同时与一线教师展开访谈以获得其对跨文化教学看法。调查发现,学生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认识有明显的差别:涉及补偿能力和间接维度方面学生评价较高,但对于正向能力和直接维度自评较低。学生对相关方面的认识深受学院当下学术氛围和一定程度上不平衡的课程体系设置的影响。学生对与国际化人才培养和人文教育的目标上存在较高的认同,而对于培养模式的看法与他们对当前学院在跨文化教学实践方面的看法相似。从教师的观点看,学院应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重点放在批判性文化思维养成和学生对与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上。调查研究表明,学院应当调整其课程设置体系以使跨文化教学均衡发展,并在保证指导的基础上提供给学生更多不同种类的实践机会。此外,保证师生在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教学方面的持续发展,需要建设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同时,测试体系对跨文化教学产生的影响,也呼吁对相关测评方面更深化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