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黏土强度特性及其对海床继发性失稳机制的影响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poptyy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底滑坡作为主要的海洋地质灾害之一,其不仅能够导致海底管线、电缆、海洋基础等工程设施的破坏,还可引发海啸造成人类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海底滑坡的触发机制十分复杂,长距离、大体积海底滑坡的发生通常是在一定触发条件下逐步累积的结果,其往往经历一个渐进性的破坏过程。在滑坡发生时,滑裂面很难在整个坡内同时出现,而是沿着局部剪切面展开,滑带土的剪切强度随着剪切位移的增加而缓慢减小,继而呈现整体破坏。海底滑坡的发生主要源于两方面因素:一是荷载的增加;二是坡内土体强度的降低。海底边坡初始小范围破坏产生的滑移体体积一般是有限的,但小范围滑移体在下滑过程中可能会影响海床发生继发性失稳。研究黏土海床的继发性失稳机制,必须对海洋黏土的应变软化特性开展深入研究。黏土的应变软化特性也是海洋工程安全评价的基础,对海底边坡稳定性和海洋基础承载力分析等岩土工程问题均十分重要。为此,本文采用大变形数值分析和模型试验方法,对土体强度参数、应变软化参数及软弱夹层参数的评价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保证全流贯入仪全流机制的加压式触探试验方法,建立了改进的土体应变软化模型和软弱夹层识别方法,揭示了滑移体荷载作用下的海床继发性破坏机理。主要取得以下成果:首先,在考虑土体应变软化特性条件下,通过大变形有限元方法对T-bar在浅层黏土海床内的贯入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提出了 T-bar达到完全回流状态所需的临界回流深度评价方法,并提出了浅层贯入(非完全回流)条件下的土体强度评价方法。通过研究T-bar在非完全回流下的循环阻力曲线特征及其对应的土体流动机制,发现腔体在试验过程中产生并明显影响循环试验结果,强调了保证完全回流条件对循环试验的重要性。第二,鉴于全流触探仪在较高强度土体内试验过程中难以达到完全回流的问题,发明了一种加压式T-bar试验方法,并开发了配套试验设备。依靠室内试验,通过腔体演变规律观察以及土体强度衰减关系测量两方面对所提加压式T-bar试验方法进行了验证。基于T-bar试验中的腔体演变规律观察发现,上拔过程中是否产生腔体与T-bar直径相关。采用该装置在不同上覆压力下分别对高岭土和广州近海黏土进行了循环触探试验,结果表明足够的上覆压力能够保证T-bar触探过程中土体达到完全回流。在达到完全回流机制后,上覆压力大小对测得的循环阻力衰减关系基本无影响,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为优化加压式T-bar试验过程,基于大变形有限元方法对T-bar预贯入及加压过程进行模拟研究,提出了最优的预贯入深度(2D)和上覆压力估计方法。第三,鉴于软弱夹层对海床稳定性的重要影响,对基于T-bar触探试验的软弱夹层的识别方法进行了研究。基于ABAQUS/CEL方法,研究了 T-bar在层状地基内的贯入过程及软弱夹层对T-bar贯入阻力的影响。基于不同强度比及厚度下的数值模拟结果,分析发现软弱夹层内的T-bar贯入阻力主要受顶层土体强度的影响,并提出了可应用于工程实际的软弱夹层参数估计方法。第四,基于循环触探试验所获得的阻力衰减关系,对海洋黏土应变软化规律的表达模型进行了研究。鉴于已有应变软化模型对土体初始脆性考虑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改进指数应变软化模型。该模型通过引入参数β来灵活反映土体的初始脆性和最终重塑状态。通过对比20组循环触探试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模型的有效性。以海底管线贯入过程为例,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发现:固定的β值(一阶模型β=1.0,增强指数模型β=2/3)将会导致低估或高估管线贯入阻力,最大误差可达22.8%。最后,在考虑土体应变软化特性及软弱夹层存在条件下,对海床继发性失稳机理进行了研究。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分析了海底滑坡过程中滑移体对海床稳定性的影响,揭示了滑移体作用下软弱夹层及土层内应变软化特性对海床失稳的影响机理。为评价滑移体作用下的海床稳定性,提出了滑移体荷载破坏包络线。通过对滑移体与海床间接触条件研究,分析发现滑移体在海床表面产生的压应力(即滑移体重力的法相应力分量)是诱发海床失稳的主要原因,界面摩擦性质对滑移体临界荷载的影响不大。采用弹性体重力加载法模拟滑移体对海床的静态加载过程,采用CEL分析方法模拟滑移体动态下滑过程,结果表明滑移体在动态下滑过程中更易造成海床破坏(动态下滑所需临界荷载比静态分析下高15%),滑移体速度对海床稳定性影响不大。
其他文献
半导体产业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先导性产业,是推动全球科技产业发展和变革的核心驱动力。硬脆半导体,如单晶硅和单晶碳化硅,通常表现出高硬度和高脆性,属于典型的难加工材料,机械加工过程中应力诱导的表面/亚表面损伤,对相关器件的性能、使用寿命等都具有较大影响,但损伤的演变及其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另一方面,服役过程中硬脆半导体在应力作用下很容易发生脆性断裂,一旦断裂相关器件将完全
降落伞系统作为火星探测任务中最常见的空气动力学减速器,其在探测器再入、降落以及着陆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火星低密度环境和超音速流场中,柔性伞衣经常产生剧烈的振荡,在伞衣边缘出现褶皱、摆动以及翻转等不稳定现象,这大大影响了降落伞系统的气动减速性能。以前人们对超音速火星探测器-降落伞系统流场中非定常激波、湍流尾迹、旋涡等多物理相互作用过程以及柔性伞衣被动大变形、悬挂伞绳等与周围超音速流体耦合作
本文主要研究了几类偏差分方程的边值问题.在建立恰当的变分框架下,将偏差分方程边值问题的解转化为相应变分泛函的临界点,通过应用临界点理论,得到了偏差分方程边值问题多重解与无界解序列的存在性,再根据构建的强极大值原理,获得了所讨论边值问题正解的多重性.全文共六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论述了选题的历史背景、研究现状与本文的主要工作,同时列出了一些本文需用到的预备知识.第二章,研究一类带有p-Lapla
氢能来源广泛、单位质量燃烧热值居各种燃料之冠、清洁无污染、应用范围广,是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之一。电解水制氢技术工艺过程简单高效,与传统的化石能源重整方法相比,在制取高纯氢气方面独具优势,与水电、光伏电力、风电等可再生能源耦合时可大幅度减少碳排放,是迎接全球“氢能经济”时代最具前景的制氢技术方向之一。高能耗是制约电解水技术规模化应用的瓶颈性难题,对大量高纯淡水的高度依赖亦使此技术在干旱、海域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为数据分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高速互联网下产生的海量图数据中蕴含了大量有用的信息。在图数据上进行稠密子图查询可以帮助人们在海量数据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稠密子图查询可以应用到诸多现实场景中,如在社交网络中进行社区查找和朋友推荐、在蛋白质交互网络中进行复杂蛋白质检测、在购物网络中进行商品推送等。本文主要研究了两种有价值的全新的稠密子图模型:高阶Truss模型和平衡团模型,
冷却水系统在民用建筑、通讯建筑和工业生产等领域常用的空调降温冷却系统,其中,冷却塔冷却系统是一种可以在过渡季和冬季充分利用室外空气自然冷却(免费供冷)的节能冷却系统,已在我国广泛应用。冷却塔冷却系统的主要耗能设备有冷却塔风机、冷却水泵以及冷水机组,在实际运行中各设备运行参数之间常存在耦合关系,这就直接影响了冷却塔冷却系统优化运行效果;特别是,由于冷却塔内部填料气-水换热特性在实际运行中不清晰、不明
人类可以毫不费力地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行走。在这一过程中,人类需要绕开物体障碍物、绕开静止或移动中的他人,最终抵达终点。不仅如此,人类的社会认知特性也对于其空间行走行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例如人类会尽量避免从交互的人群中穿过,以防止打扰他人之间的社会交互。人类空间行走中的社会认知特性虽然重要,但是在大量关于人类空间行走的研究中都没有得到完整的验证,也没有相应的计算模型解释人类在这一过程中的认知计算过程
吡唑啉酮作为一类重要的结构单元广泛存在于药物以及活性分子中。近年来,围绕新颖结构吡唑啉酮类化合物的构筑化学工作者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基于不同的吡唑啉酮合成子发展有机或者金属催化策略是构筑新颖结构吡唑啉酮类化合物的重要手段。在众多的合成子中,4-异硫氰基吡唑啉酮和4-重氮基吡唑啉酮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文工作围绕两种吡唑啉酮合成子展开,发展了不对称串联反应和金属卡宾类反应,研究结果如下:发展了构筑吡
内燃机中喷雾碰壁形成附壁油膜的现象非常普遍,是影响内燃机性能和污染物排放的重要原因之一。针对目前油膜蒸发模型研究中假设多、精度低,以及高温条件下多组分油膜蒸发实验研究匮乏的问题,本文以典型燃油正癸烷(C10H22)和正十二烷(C12H26)为研究工质,从传热传质分析入手,建立了新的油膜蒸发模型和组分扩散模型。该模型基于油膜厚度远小于油膜铺展长度的特点,将油膜模型简化为一维问题。应用该解析模型对油膜
在众多暗物质可能性中,大质量弱相互作用粒子(WIMP)一直被认为是暗物质的最佳候选者,它被流行的超对称理论采用并被广泛研究达三十余年。但是另一方面,近年来暗物质直接探测实验结果表明暗物质和原子核之间的相互作用至多为微弱相互作用,这和WIMP的基本观点有较大偏离,因此简单的WIMP暗物质理论变得不再自然。由于最小超对称模型(MSSM)和次最小超对称模型(NMSSM)都是基于简单的WIMP暗物质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