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发展离不开金融要素,破解农村金融难题对解决三农问题至关重要。现阶段,农村金融难题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广泛存在的农户信贷配给问题。本文依据信贷配给理论,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阐明了吉林省农户信贷配给的现状,分析了导致农户信贷配给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运用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户家庭及个人特征对其所受信贷配给的影响,提出缓解农户信贷配给的建议。吉林省农户信贷配给程度比较严重。从211份调研样本看,74.5%的调研对象反映农业生产过程中会出现资金短缺,如果借贷的话,61.1%的农户首选金融机构。有信贷需求的农户,受到部分数量配给、完全数量配给、风险配给、交易成本配给和未借贷型价格配给的占90.04%,说明吉林省农户信贷配给程度是比较严重的。农户受到信贷配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金融供给主体看,一是农村金融机构网点少,二是农村金融机构普遍具有非农化经营趋势,三是信贷产品不适应农户需求;从金融需求主体看,一是农户思想保守限制了金融需求,二是收入偏低难以承担高额贷款成本,三是抵押物缺乏无法获取贷款;从金融环境看,农业的弱质性和农民的弱势性很容易导致信贷配给的现象。从农户自身的禀赋出发,利用Logistic模型t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户家庭及个人特征对其所受信贷配给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年龄越大、受教育水平越高、土地经营规模越大、收入水平越高、利率越低,农户受到信贷配给的概率就越小,反之则受到信贷配给的可能性就越大。而且这些因素的交互作用是复杂的。提出缓解农户信贷配给的建议,即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发展农业保险、完善金融基础设施、提高农户信用意识、增加农户收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