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数稠油油藏具有高孔高渗的特点,但是部分粘度较低的稠油油藏孔隙度和渗透率较低,造成稠油井投产产能低,需要对储层进行压裂改造。稠油井压裂后投产时常采用蒸汽吞吐等热采方式进行试油和开采,但是蒸汽吞吐工艺复杂,成本高。本文提出采用化学吞吐方法来开采压裂改造的稠油油藏,该方法是按照蒸汽吞吐的模式,将化学吞吐液注入油层,利用化学吞吐液降低界面张力和降低粘度等机理,改善稠油的流动性,提高稠油产量和采收率。以大庆油田西部斜坡区块为例,对压裂稠油油藏化学吞吐采油方式进行研究。首先通过稠油流变性实验和流动性实验,研究温度和乳化等因素对稠油地层流动性的影响,明确改善稠油开采效果的技术途径。然后通过流变性实验和砂管流动实验等方法,筛选出降粘效果好、成本相对较低的稠油降粘剂体系,并优化降粘剂体系配方和使用浓度。最后,开展稠油降粘增产油藏数值模拟,评价稠油降粘增产的潜力,优化稠油油藏压裂改造和化学吞吐工艺参数。结果表明,乳化和温度是影响大庆西部斜坡原油粘度的主要因素。温度从30℃升至120℃,脱水原油粘度降低了95.5%;含水率低于70%时,原油中会形成油包水型乳状液,含水率越大稠油粘度越大,含水70%原油的粘度高达脱水原油粘度的30倍左右。稠油在地层中的流动性主要受地层渗透率和原油粘度的影响,不同温度和含水下西部斜坡稠油的采油指数可以相差5倍以上,30℃时甚至高达10倍。油藏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对于西部斜坡区块,渗透率越低采用压裂+化学吞吐开采方法增产效果越好。裂缝缝长越长,缝宽越大,降粘剂浓度越高,注入强度越大,产量增加越明显,其中注入强度影响最大,并且降粘剂浓度和裂缝宽度在增加到一定程度后继续增加时的影响效果逐渐减小。当裂缝缝长为51m(与模型半长相同),缝宽为4cm,降粘剂浓度10%,注入强度25m~3/m时,压裂+化学吞吐开采年产量比天然能量开采增加了606%,比压裂开采增加了287%,比化学吞吐开采增加了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