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闭症谱系障碍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主要症状为社会交往障碍、兴趣狭隘和重复刻板行为。受自闭症个体认知特点和行为特征的影响,自闭症研究存在研究方法的局限性,进而难以澄清包括高、低情绪唤醒在内的诸多争议,而以正常发展人群为研究对象的“拟自闭症”研究为澄清这些争议提供了新思路。目光加工缺陷是自闭症诊断与早期筛查的重要依据。为了更好理解自闭症个体异常的目光加工现象和澄清高、低情绪唤醒模型争议,本研究设计了3个实验,采用大学生自闭特质问卷(CAQ)将正常发展个体区分为高自闭特质个体和低自闭特质个体,进行“拟自闭症”研究。实验均采用Stroop设计,任务为箭头指向或视线方向判断,即被试需要忽略刺激呈现的位置(左右)而对箭头指向或视线方向(左右)做出判断。实验1为行为实验,有效被试47名,其中高自闭特质个体21名,低自闭特质个体26名;实验2为实验1基础上的眼动实验,有效被试39名,其中高自闭特质个体15名,低自闭特质个体24名;实验3是皮肤电实验,有效被试37名,其中高自闭特质个体15名,低自闭特质个体22名。实验1主要发现:(1)箭头刺激下不同被试均会出现经典Stroop效应;(2)低自闭特质个体在眼睛刺激条件下会出现经典Stroop效应的反转,而高自闭特质个体一致、不一致条件下反应时没有显著差异;CAQ得分与眼睛一致、不一致反应时差值呈显著负相关;(3)面孔刺激下两组被试既没有出现经典Stroop效应,也没有出现经典Stroop效应的反转效应。实验2通过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在注视时间、首次注视时间和首次进入时间等指标上均未发现显著的组别效应;对各刺激两条件(一致、不一致条件)眼动指标时间差与CAQ得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也并未发现显著效应。实验3主要发现:(1)两组被试皮肤电变化率虽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是从描述性统计上看,低自闭特质个体的皮肤电变化率有大于高自闭特质个体皮肤电变化率的趋势;(2)在反应时与生理唤醒的相关分析中发现低自闭特质个体在两种刺激条件下反应时与生理唤醒均呈显著负相关,而高自闭特质个体两者相关均不显著;(3)在CAQ得分与生理唤醒相关分析中则发现CAQ得分与眼睛皮肤电变化率呈显著负相关,与箭头皮肤电变化率相关不显著。研究结论为:(1)高自闭特质个体对目光信息的敏感性较低;(2)自闭特质越高,皮肤电变化率越小,这支持了低情绪唤醒模型;(3)自闭特质对个体信息加工的影响具有领域特殊性,即主要影响社会信息加工而不影响非社会性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