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从根本上改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公司治理绩效,并且不损害流通股股东的利益,是我国证券市场所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之一。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纷纷采用MBO来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然而MBO能否作为解决我国上市公司治理问题的主要方式,理论界和实务界还没有统一的认识。很多上市公司利用法律和制度的空白,积极进行擦边球运作。及时明确MBO在改善公司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才有利于上市公司治理问题的解决,因此论文的选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论文第一章论述了公司治理的目标和MBO及其发展。通过对公司治理目标的分析,奠定了论文分析的理论基础:公司治理的目标是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作者认为对于MBO在我国上市公司应用的评价关键就是要看是否有助于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第二章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理论上分析了MBO在改善决策权配置与管理层激励方面的有益之处,以及MBO对流通股股东利益的侵害。第三章采用我国MBO上市公司的现实数据,从MBO对公司控制权配置的影响,MBO对公司业绩的影响,MBO对流通股股东的利益侵害三个方面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MBO改变了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的性质,缩小了第一大股东和第二大股东的持股差距,改善了股权结构;公司的业绩并没有得到显著提高,且在MBO后一年业绩明显下降;存在高分红现象,流通股股东的异常收益在MBO后为负。第四章分析了影响MBO实施效果的突出问题,并指出上市公司的MBO孕育着管理股一股独大问题。第五章得出结论:在我国目前股权割裂的状况下上市公司不宜实施MBO;上市公司MBO的实施依赖于法制建设、定价问题、融资渠道,尤其是股权全流通问题的解决。 论文的创新点在于在研究中将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利用我国上市公司MBO的实际数据从控制权配置、公司绩效的变化以及流通股股东的利益侵害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在实证分析时利用最新数据扩充了样本量,比以往的个案研究更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