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髌骨脱位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通过临床研究学者们发现大部分髌骨脱位的患者存在股骨滑车发育不良的现象,因此大部分学者认为股骨滑车发育不良是导致复发性髌骨脱位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对于股骨滑车发育不良的原因目前研究尚浅。研究发现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是引起髋臼发育不良的主要原因,考虑到膝关节和髋关节非常相似,我们通过动物实验证实早期髌骨脱位可以导致正常发育的幼兔滑车发育不良。临床上对髋臼发育不良的治疗过程中发现对脱位的髋关节早期复位可以改善髋臼的后天发育。本动物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对脱位的髌骨早期复位是否能够改善幼兔股骨滑车沟的发育。方法:60只一个月龄大的新西兰白兔(由河北医科大学动物中心提供)体重290–320g,随机分成4组(N=15)即:空白对照组、早期复位实验组、晚期复位实验组、脱位组。空白对照组不进行髌骨脱位手术,其他三组兔子进行髌骨脱位手术,麻醉后对兔子两后腿膝关节进行备皮,常规消毒,铺无菌单,沿膝关节正中做一长约4cm切口,逐层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暴露髌股关节及膝关节囊,分别沿髌骨内外侧缘做一长约2cm切口,切开内侧及外侧关节囊,外推髌骨导致髌骨外脱位,保持髌骨外脱位状态,用一号丝线将外侧关节囊重叠缝合3-4针,活动膝关节发现髌骨不能在股骨滑车沟内正常运动,造成髌骨脱位现象。早期复位组在髌骨脱位术后一个月沿原切口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暴露髌骨及关节囊,沿髌骨内侧缘和外侧缘切开关节囊,并对髌骨外侧软组织进行松解术,同时将内侧关节囊重叠缝合,活动膝关节发现髌骨恢复到正常的运动轨迹,通过手术对脱位的髌骨进行复位,晚期复位组在髌骨脱位术后两个月通过手术对脱位的髌骨进行复位,脱位组则不进行复位手术。术后无菌辅料及绷带包扎伤口,术后所有动物所有兔子在相同的环境中单笼饲养,允许兔子进行自由活动,术后每天对兔子进行驱赶(2次/日),每次大约30分钟,加强兔子膝关节的活动,防止术后粘连。术后前三天进行丁丙诺菲肌肉注射(0.05mg/kg,2次/日)已缓解疼痛,术后前三天口服环丙沙星(10mg/kg)预防感染。脱位术后1个月、2个月及6个月对兔子膝关节进行CT检查,测量滑车沟角度、宽度及深度的变化,术后6个月处死兔子,对比研究4组兔子股骨滑车沟及其软骨大体标本的变化情况,并进行组织切片,HE染色,对比观察4组兔子股骨滑车沟软骨发育情况。结果:CT检查测量结果显示,脱位术后1个月,统计学分析对照组与另外三组之间滑车沟角度、宽度及深度均无统计学差异。脱位术后2个月,统计学分析可见正常对照组与早期复位组之间滑车沟角度、宽度及深度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而与晚期复位组和脱位组之间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比较早期复位组与晚期复位组及脱位组滑车沟角度、宽度及深度可见两组之间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脱位术后6个月,可见早期复位组兔子滑车沟角、宽度及深度基本恢复正常,和正常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晚期复位组兔子滑车沟角度、宽度及深度较脱位组兔子滑车沟角度均有明显改善(P<0.05),而与正常对照组及早期复位组相比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大体标本可见正常对照组股骨滑车外形正常关节软骨表面光滑,股骨滑车沟较深,且外侧缘较内侧缘高,早期复位组滑车沟外形基本接近正常,关节软骨表面光滑,晚期复位组滑车沟较浅,相对正常较平,外侧缘变低,关节的软骨表面较粗糙且色泽暗淡,脱位组兔子股骨滑车沟失去正常的轮廓,股骨滑车外侧低平,滑车沟较平浅,滑车表面软骨粗糙,股骨滑车沟骨质增生非常明显。HE染色软骨组织切片观察显示,正常对照组股骨滑车软骨组织HE染色均匀,软骨表面光滑,软骨细胞排列整齐有序,四层结构清晰可辨;早期复位组软骨组织切片染色同对照组相似,表面比较光滑,软骨细胞排列比较整齐,四层结构较清晰;晚期复位组软骨面变薄,表面不光滑,软骨细胞排列不太整齐,四层结构分层不清晰;脱位组滑车沟软骨发育有明显的退变,软骨表面粗糙,部分区域有软骨剥落,形成缺损,细胞排列紊乱,四层结构不易辨认,软骨细胞大小、形态不一,排列极不整齐且极不规则。结论:髌骨脱位能够导致幼兔股骨滑车沟发育不良,而对脱位的髌骨进行早期复位可以改善股骨滑车沟的发育不良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