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外汉语报刊阅读教学是以报刊类文章为文本,以中高级汉语学习者为教学对象,以培养汉语学习者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能力为目标的汉语阅读教学。报刊阅读课程以其文本、话题与体裁的特殊性,区别于其它汉语阅读课程。它包含更多的历史文化,社会背景,与汉族人民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念紧密相连。涉及政治、经济、医疗、教育、环境等多个领域。在报刊阅读文本中,不同的语言单位层面都存在着相当数量的隐喻表达。鉴于此,本文将隐喻理论引入汉语报刊阅读教学,从隐喻认知的视角下分析报刊阅读文本隐喻表达的特殊性,以期提出相关教学建议,帮助汉语学习者提高识别、解读、输出隐喻表达的能力。本文介绍了隐喻的相关理论基础,包括隐喻的基本定义、历史发展以及隐喻的类型;从隐喻的系统性、民族性、普遍认知性等特点出发,结合先行组织者理论和概念图技术,对报刊阅读中隐喻性表达的教学与习得进行初步探究,并尝试用概念图的模式帮助学生构建结构性的思维方式。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时代高级汉语报刊阅读教程》《读报纸学中文》《轻松读报报刊泛读教程》这三册报刊阅读教材和普通阅读教材中的隐喻表达进行了考察分析,发现相比普通阅读教材,报刊阅读教材课文的隐喻密度更大,且隐喻表达的形式更加丰富,语篇的隐喻功能也更强。最后,针对汉语报刊阅读文本的隐喻性,以及报刊阅读在教学目标上的特殊性,本文提出了五点具体的教学方法,以期帮助学生加强隐喻理解能力,帮助汉语教师在课堂上提高隐喻表达教学的效率和水平。本论文共有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了本次研究的背景、意义及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隐喻的相关理论基础,介绍了概念隐喻的定义及其类型特点。第三部分是隐喻视角下的汉语报刊阅读教学,探讨在隐喻理论视角下,如何将先行组织者理论和概念图技术引入报刊阅读教学中,帮助学生的建立隐喻性思维图式。第四部分对汉语报刊阅读课程及教材进行了考察与分析,区分了报刊阅读与普通阅读课程的差异,并对教材进行了语料分析,统计了教材中隐喻密度的大小和分布情况。最后一部分是隐喻理论应用于报刊阅读教学中的相关教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