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繁仁“生生美学”思想研究

来源 :辽宁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fo7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繁仁提出构建一种具有中国气派的、原生性的中国生态美学,并将之命名为“生生美学”。本论文对曾繁仁教授“生生美学”思想的研究共分成三章。第一章是总结曾繁仁“生生美学”思想的理论资源,分为两节——西方生态美学研究、中国古代的生态审美智慧。第一节西方生态美学研究,主要是深层生态学理论及生态批评的文学批评实践。“生态学”从自然科学的一个术语被引用到社会科学领域,深层生态学和与其相应的生态批评都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再到不断发展,进而走向系统的过程。曾繁仁在回顾这个发生发展过程的同时甄别其理论价值,为建构中国形态的生态美学汲取理论资源。第二节中国古代的生态审美智慧,集中在先秦时代以儒家、道家为代表的理论经典中,是本章的重点。第一部分,儒家的生态审美智慧,蕴含在《论语》和《周易》两部经典中。《论语》中的许多思想和表述都蕴含着生态审美思想:第一,“天人合一”,从哲学观上来说体现了生态中心主义的哲学观;第二,“和而不同”,表明了人与人之间、物种与物种之间的和谐共生状态;第三,“不违农时”,蕴含着朴素的生态智慧;第四,提倡节俭朴素的生活方式;第五,“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用诗性思维表达了对自然的友好态度;最后,“仁者爱人”的早期人文主义。儒家另一经典《周易》中同样蕴含着深厚的生态美学智慧,简单总结为几点:第一,哲学观上,“生生为易”蕴含着生态中心的存在论哲学观;第二,从宇宙万物的诞生和运行规律上,“乾坤”、“阴阳”和“太极”等概念表现出一种生态中心主义的哲思;第四,从生态伦理上,倡导一种“坤厚载物之古代大地伦理学”等等。第二部分,道家的老庄哲学-美学所蕴含的生态审美智慧:一是“道法自然”,二是“道为天下母”,三是“万物齐一”论,四是“天倪”、“天钧”所包含的生物链思想。第二章梳理曾繁仁教授“生生美学”思想提出的过程。按照研究成果的时间顺序,第一节介绍曾繁仁教授前期的生态美学研究。曾繁仁赞同广义的生态美学概念,哲学观上,生态美学的哲学基础是唯物主义实践观;宇宙观上,生态美学批判人类中心主义,倡导生态中心主义;审美观上,生态美学是一种中和和谐的审美观;从美学资源的角度看,生态美学力图在学术研究中实现中西话语的平等交流。相应地,曾繁仁提出了文学生态批评实践应遵循的原则和文化立场,以及实现路径的几种可能性。第二节介绍曾繁仁教授“生生美学”思想的提出。他认为生态文化是中国“原生性的”哲学智慧,并把西方生态美学常用的“环境”一词与中国生态美学常用的“生态”一词做了词性和哲学观的比较,认为“生态”一词更符合生态中心主义的哲学观,结合“生生之谓易”的提法,提出建构中国形态的生态美学,并将之命名为“生生美学”。第三章,“生生美学”思想的内涵,分为文化特点和基本范畴两个小节。第一节,“生生美学”思想有四个文化特点:“天人合一”的文化传统、“阴阳相生”的古典生命美学、“太极图式”的文化模式、线型的艺术特征。第二节是“生生美学”思想的七个基本范畴。一是诗歌之“意境”,二是书法之“筋血骨肉”,三是绘画之“气韵生动”,四是戏曲之“虚拟表演”,五是园林之“因借”,六是古琴之“琴德”,七是年画之“吉祥安康”。最后是结语部分。曾繁仁自己关于生生美学的一段表述,既蕴含了他的学术理想,同时也是曾繁仁“生生美学”思想的学术定位。
其他文献
爱德华·琼斯是当代文学界杰出的非裔作家之一,《已知的世界》是他的代表作,他也正因此荣获了2003美国国家图书奖,2004年普利策小说奖,以及2005年国际IMPAC都柏林文学奖。《已知的世界》从一个黑人文学从未触碰过的角度出发,讲述了黑人奴隶主以及黑人奴隶们的生存状况和曲折命运,丰富了黑人小说中人物身份的多样性,并重写了自由的内涵。本文从弗洛姆自由观角度分析《已知的世界》中的黑人身份。艾里希·弗洛
阿尔茨海默症(即Alzheimer’s disease,简称AD)作为现代文明病的一种,对现代人的死亡观念、伦理意识和家庭关系等方面提出了巨大挑战。疑心健忘、认知障碍、智力退化、能力丧失、无法治愈是这一疾病的重要特点,它最终指向死亡,且在死亡前使患者经历丧失尊严的痛苦,甚至在死亡的瞬间都无法保持体面。这一疾病致使患者在肉身死亡前首先经历社会文化层面的死亡,隐喻着个人价值的丧失和个体历史的消亡。同为
《型世言》是明代时期重要的白话小说,该书口语色彩浓厚,内容涉及社会各个层面,生动形象地反映了晚明的社会风貌与时代特色,尽管掺杂少量方言,但是从总体上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明代晚期的语言面貌。文章以《型世言》判断句为研究对象,以广义判断句理论为研究基础,结合形式与意义两方面进行研究。在形式上,文章从判断句的结构形式与构成成分进行分类研究,以系词为纲,将该书中的判断句分为四种形式,并在每一类型的判断
宅基地使用权制度是我国一项特有制度,是土地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制度保障了我国农民的基本生存需求,具有浓厚的社会福利性质,对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但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加快,宅基地资源闲置浪费现象日趋严重。国家为此出台各项宅基地改革政策,逐步盘活宅基地使用权,促进闲置土地的利用。特别是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三权分置”政策以来,学界对宅基地改革的讨论与研究愈发增加,但研究的重心主要集
企业民主管理地方立法对企业的顺利发展和维护职工权益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企业民主管理的过程中,依据《企业民主管理规定》开展民主管理活动,随着企业民主管理的推进,各个省份的具体情况不尽相同,应当针对各地的特色进行地方立法。本文通过分析《辽宁省企业民主管理条例(草案)》以及《辽宁省企业民主管理条例》,提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建议,促进《辽宁省企业民主管理条例》的实施。第一部分阐释了立法依据的基本理论:劳动雇佣资
盗窃罪与诈骗罪是社会生活中最为屡见不鲜的侵财犯罪了,但两罪的犯罪手法、表现形式日趋多元化使得案件的定性也疑难重重,而随着社会生活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涌现出越来越多的难以辨别的盗骗交织型案件,使得两罪的区分问题讨论不断。笔者经过深入的检索和整理发现,在理论与实务上关于两罪区分标准的研究比比皆是,虽然现有研究确实为研究盗窃罪与诈骗罪的区分问题提供了丰富的视角,但这些研究大都是从某则具体的案例展开,或是从处
王朝闻艺术创作理论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变化过程,艺术创作理论是王朝闻文艺理论的基础也是他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雕塑创作出身的理论研究者,王朝闻擅长将自己在生活实践与创作实践中的认识、经验与想法转化为理论性文章,表现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诗性智慧。王朝闻的艺术创作理论研究前期着重探讨艺术创作、生活与思想之间的关系,中后期主要关注艺术创作与艺术欣赏之间的关系。王朝闻侧重于民族化、大众化的艺术创作
菲利普·罗斯(Philip Roth),是当代美国最著名的犹太裔作家。罗斯的作品思想深邃且构思精巧,深刻地反应了当代美国犹太裔人的精神困境。他的代表作“凯普什三部曲”在精神层面揭示了凯普什所代表的美国犹太裔的欲望和因欲望而产生的困境。目前对“凯普什三部曲”的研究主要从存在主义视角探析主人公的生存状态,从犹太传统文化视角分析主人公体现的犹太性,或直接进行文本阐释,分析小说的主题或人物意象以此探讨主人
卢那察尔斯基是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文艺领域的最高领导人,他本人文艺素养极高,关于文艺的著述颇多,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苏联广泛传播的主要推动者和苏联早期文艺政策的主要制定者。苏联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理论必然在苏联的意识形态层面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文学艺术,同时也是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如何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原理加以阐释和研究,同时,工人阶级政党如何制定文
吉奥乔·阿甘本(Giorgio Agamben)“生命政治学”理论的提出确立了他在学术界的地位与威望,但实际上阿甘本的学术起点是对文艺美学的思考。作为西方新左翼的代表人物之一,阿甘本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属于一脉同源,他提出自然生命被形式和目的所局限,在权力的暴力之下成为了赤裸生命,唯有文艺才具有救赎的可能,将个体从历史的挤压之下拯救出来。阿甘本的“潜能”论准确地把握住了当下个体的生存